(通讯员 黄宇 易典) 1月2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子组建“针上霓裳”小队(队长:黄宇,成员:成晓谦、刘敏、易典)前往湖南省长沙市湘绣研究所及博物馆了解湘绣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并且前往国家级特色湘绣小镇——湖南省长沙市沙坪街道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共同探寻湘绣的独特美丽。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湘绣文化,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为非遗湘绣文化的宣传和发展做出贡献。
活动当天,队员们以自由参观的方式,对湘绣文化进行沉浸式的探索。在湖南湘绣研究所的一楼展厅,琳琅满目的湘绣作品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从细腻的人物绣像到富有地域特色的风景绣品,都展现出湘绣高超的技艺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几幅摆放位置特殊的湘绣作品吸引住了参观者的眼球。
(湖南湘绣博物馆中的花木兰双面绣。通讯员 易典 供图)
这是湘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双面绣。双面绣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绣出正反两面具有相同轮廓且图案精美一致的绣品。双面绣不仅体现了精湛的刺绣技术,而且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视角和审美体验。这两幅作品的摆放位置与其他靠墙摆放的作品位置不同,中心的位置更有利于让参观者欣赏其精妙之处。当队员们欣赏完这些独具匠心的绣品后,跟随着研究所人员来到了二楼展厅,对湘绣文化展开了更深的探索。
(小队成员正在湘绣绣工的指导下亲自体验简单的湘绣织法。通讯员 易典 供图)
二楼展厅是湘绣博物馆,其中记录了湘绣从历史悠久的楚汉刺绣之源,到近代刺绣技艺革新使得其兴起的历史。在参观和研究所人员讲解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了绣法的不断改进历程,绣线劈丝技艺的含义,绣稿蓝本改革的故事……此外,队员们有幸亲身体验湘绣的制作过程,亲手绣制简单图案,在专业的湘绣工作者的指导下感受湘绣的乐趣。通过实践操作,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湘绣的高超制作技巧和深邃的艺术价值,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队员正在参观湖南省湘绣博物馆中的湘绣展品。通讯员 易典 供图)
接着,小队前往下一个目标地点——有“中国湘绣之乡”美誉的沙坪街道。来到这里,队员们见到了许多湘绣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在参观工作室的过程中,许多工作人员热心地为队员们介绍绣品,队员们也积极向他们提问一些有关绣品绣工的问题。随后,小队有幸采访到了湘绣绣娘和湘绣设计师,在问绣娘为什么他们会以湘绣刺绣作为自己的职业时,绣娘们回答他们大多数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手艺,并同时强调要将湘绣视为传承,而不是仅仅是一种职业。其中一位绣娘在采访时说到,湘绣作为一种古老的手艺,对技艺的要求非常高。她从小跟随母亲学习湘绣,对每一针每一线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并相信其他的非遗绣品绣工也是如此。
(小组队员正在邀请湖南省沙坪湘绣博物馆中的游客填写问卷。通讯员 易典 供图)
在这次社会实践过程中,小队认真参观了湖南省湘绣博物馆,并来到了沙坪街道实地调研,了解了湘绣这一神奇瑰丽的楚汉刺绣悠久而又曲折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大批刺绣珍品出现在湘楚地区的艺术高度发展的繁荣景象,到明清时期潇湘女子纷纷勤习刺绣,创造出大量质朴优美又融入个性化的民间刺绣,使得绣品买卖蔚然成风的盛景,再到19世纪末技艺革新给“湘绣”兴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再到抗日战争时期湘绣一度陷入人亡艺绝的困境,最后在战火中获得新生,传承至今。湘绣的技艺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创新,所表达的家国情怀也越来越浓,小组成员深深地体会到正是这种在逆境中力挽狂澜,在变化中不断适应、创新,在动荡中不忘初心、牢记传承使命的匠心精神让湘绣代代相传,延绵不绝,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之后,在小队成员亲身体验湘绣的织绘过程中,湘绣绣工耐心的指导和用来制作湘绣的上好新疆蚕绒棉,又一次让小队深刻感受到技艺工人们对传承湘绣的极度用心和殷殷期盼,同时也让小队领略到这就是湘绣具有强大生命力,能够传承下去的秘诀。
习近平主席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说到:“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非遗刻不容缓,更多的青年应该加入到该行列中,为文化瑰宝重新焕发生命注入鲜活的青春力量。小组将会继续在创新中保护、传承非遗的脚步,去往更多地方追溯非遗文化的源头,探寻中华文化的瑰宝。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51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