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和旅游业作为两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将渔业和旅游业进行融合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了解渔文化发展情况,促进日照渔旅不断融合,曲阜师范大学情系三农社会实践队于2月1日前往日照市,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活动,深入了解渔旅融合现状,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深层次的发展并延长海洋产业链。
调研当地社区,了解渔文化发展状况
2月1日,实践开始前夕,队员们通过线上查询,制作出适当的调查计划,并设计出多种形式的宣传海报,以便更好的宣传渔文化,促进渔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前期工作完成后,实践队员走进附近社区进行海报张贴,并通过播放PPT等方式向社区小朋友深入讲解渔文化的历史、特点和价值,包括渔船、渔网、捕鱼技术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在宣传过程中,实践队员也准备了一些渔网线,让小朋友们分工模拟制作渔网,体验渔民的乐趣。社区居民冀女士说:“虽然家离海边这么近,但都是带孩子去海边玩玩沙子,趟趟水,从来没有亲身体验过这些,感觉很有意思。”随后,实践队员通过线上方式发放电子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沿海地区儿童对于渔文化的了解程度一般,而非沿海地区的儿童对渔文化几乎没有了解。渔文化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政府和社会大众的支持,使得渔文化的经济效益难以转化。因此需要政府在保护好现有文化形式的基础上,开发并延伸吸引新一代人的海洋与文化经济产业链。
图为实践队员居家制作渔文化宣传PPT。
参观网红景区,探究渔旅发展趋势
2月2日,实践队员来到日照海洋美学馆,队员们参观并深入了解海洋美学馆的渔旅项目。他们发现,这里不仅有传统的渔业活动,如赶海、加工和品尝海鲜,还有许多创新的旅游项目,如海洋主题的展览、艺术表演和手工艺品制作。这些项目不仅让游客体验到了渔民的生活和文化,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欣赏海洋美学的机会。在游览过程中,工作人员王女士介绍到,“在此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水产育苗场,海洋美学馆把原水产育苗场改造成具有日照特色的爆款网红民宿项目,把锅炉房改造成接待大厅,蓄水池改造成潜水池,育苗池改造成无边泳池,对原有建筑做了最大程度利用。”保留特色、提升改造、因材施艺、变废为宝,按照这样的改建思路,海洋美学馆从“养殖售卖海产品”到“卖海景”撬动发展潜能,依托滨海风光,滨港风情,海洋文化等资源,将渔旅融合作为发展的突破口。此外,队员们还对海洋美学馆的环保措施进行了调研。他们发现,馆方非常注重海洋生态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例如,他们限制游客的活动范围,避免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同时,他们还积极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积极促进渔旅融合健康发展。
图为日照海洋美学馆内民宿。
深入渔旅发展,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地调查之前,情系三农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通过网络查阅等方式了解到王家皂作为日照第一批旅游开发村落,积极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将建筑风格改为欧式巴洛克风格。2月3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王家皂,参差错落的红墙、黛瓦、绿树、草地以及各式各样的网红打卡景点映入眼帘,而当地曾经依托的“渔”特色却少之又少。随后,实践队员通过对当地村民及相关人员的采访,认识到近年来日照市对于“旅游富市”战略的大力推行,王家皂村将改变小镇整体档次低、业态同质化的被动局面,成为集旅游休闲、养生度假、精品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旅游综合体。但与此同时,商业化的过度开发,使王家皂传统渔家风貌几乎消失,多为纯旅游开发旅馆,原著居民基本上都已经离开,多为后代或者租房者经营。当地村委也表示,以后应依靠当地的特有的渔业,促进旅游业发展,逐渐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让各个渔村之间具有关联性,调动区域发展的动力。
图为实践队员与商户交流当地发展情况。
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在与村民、工作人员的交流互动中感受渔文化不断发展,深入了解推进渔旅融合和实现深层次的发展并延长海洋产业链的价值意义。同时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也根据自身专业所学知识以及当地具体的发展情况,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花;同时实践队员也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到乡村发展的征途中去,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曲阜师范大学情系三农实践队员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51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