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许多沿海村落凭借着独天得厚的地理优势,底蕴深厚的渔村文化,结合附近的旅游景区和渔业基地,打造了“渔业+景区+村庄”的乡村旅游线路。为了探索沿海地区渔旅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了解内陆地区居民对渔旅产品的体验情况,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情系三农”社会实践队于2月1日走进济南市历城区进行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海滨渔旅活动的体验情况和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看法及建议。
协同发展:渔旅融合发展的机遇
实践队员走进村庄,有幸采访到一位在日照工作回家探亲的村民,该村民表示:“在日照,许多村庄都在发展渔旅融合的乡村发展之路”打造“渔业+景区+村庄”。的乡村旅游线路,不仅有效解决了村民转型就业的问题,也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优化,渔旅融合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实践队员了解到:“随着疫情放开,人们旅游的意愿更加强烈,人们对海边旅游度假的需求增加,这促进了沿海地区的渔旅融合发展”。海滨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产品,可以将渔业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中提供独特的体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推动可持续渔业发展。该村民还表示:“近些年,政府和相关机构对日照海滨地区渔业和旅游业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制定了相关政策”。乡村渔旅融合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政策的支持可以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帮助,促进渔旅产业的发展。“除此之外,科技的进步、创新和应用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了海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利用创新的理念和科技手段,如智能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提升渔旅产业的质量和效率。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返乡探亲村民
海洋旅游:核污水阴影下的挑战
实践队员采访完返乡探亲的村民后继续进行深入的实践调查,采访到了几位不同年龄段的村民。通过交流,实践队员了解到:“村庄内的人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旅行次数较多的主要是年轻人。中年村民大都忙于工作和家庭事务,能够出去旅游的时间少,而老年人的身体不允许其出远门旅行。”村内大多数人没有去过海边旅游,因此,大部分人去海边旅游的意愿比较强烈。通过组织填写调查问卷,实践队员发现该村的村民去海边旅游的意愿受核污水排放的影响较小。通过走访,实践队员了解到该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较远,人们购买海鲜的次数较少,海鲜种类比较单一。村民表示:“家里平常不会买海鲜吃,一般就是过年或者家里需要请客才会购买,几乎都是买带鱼、大虾、花蛤等,偶尔年轻人会买螃蟹等其他的海鲜”。核污水的排放并没有太大影响该地区居民购买海鲜。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当地村民
渔旅融合:打造独特的海洋旅游体验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还采访到了一些经常出去旅游的年轻村民。通过与他们沟通,实践队员了解到:“大部分人对渔旅发展前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人们出行前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了解相关信息及解决出行的车票和住宿问题。”“影响人们渔旅体验的主要因素为海鲜的质量与口感,渔旅活动与项目丰富程度,价格的合理性以及海边环境质量,但对于中低等收入的家庭,价格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实践队员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内陆地区居民对海滨渔旅发展提出的几点建议:首先,结合渔业特色,开发独特的旅游项目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其次,推广渔村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加强渔民与旅游业的合作。再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培养渔村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最后,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积极宣传渔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与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和相关产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路线和产品,形成区域旅游联盟。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旅游次数较多的村民
渔旅融合发展是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将渔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重效益。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问题,以确保渔旅融合发展的长期稳定。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渔旅融合有望为渔业和旅游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为人们带来更多元化的体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51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