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门背后所潜藏着的社会与文化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 作者:“译路百代门”实

在这里,实践队深究了一户人家的大门寓意,礼貌的进行了询问这户人家其中的奶奶。奶奶朴实且热情地诉说·,农村的大门大部分是红色,看着即平静又大气的,而且是我国古代吉祥的颜色。而红色更耐老化,并且经过长时间风吹日晒不会改变颜色。细看其造型。大门上方是“家和寓事兴”,金色线条镶边,字体以黑色为主,再附以红色的底色加以映衬;再往下是“鸿福照家园”,“照”字与其倾斜四十五度有相互回应之趣。再就是门旁边的对联,“鸿福喜临门,财源聚宝地”。奶奶说,一般来说,贴对联都是以红底黑字居多,这也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红色代表喜庆,而黑色是因为古人的写作习惯,没有特别艳丽的彩色原料,尤其对农村百姓来讲,只能用黑色的笔墨书写在红色的纸上,图个来年吉利。尽管现在的印刷技术越来越先进,很多金色的字也出现了,但是农村人更多的还是接受古朴的手写对联。所以,红底黑字,这在一般的过年,都是很普遍贴的对联样式。看奶奶侃侃而谈,不仅问道,这对联是您精挑细选的吗?“我老伴会写毛笔字,放到每年过年,方圆十里都会找我家来写对联。”实践队员又进行询问了关于门环的问题,辅首是安装在大门上衔门环的一种底座,它是中国传统的大门装饰,又称门辅。传说辅首是龙的第九个儿子,性好静,警觉性极高,善于严把门户。辅首所衔之环为门环,如同门簪是用来固定大门,门钉是用来固定门板一样,门环是用来开关大门和叩门的,民间的其实一种实用物件。

在了解完后,和奶奶辞行。乡村的门在表面上看是一种建筑形式,但门的本质则是社会关系,它所反映的是特定条件下民族、地域、乡村,以及家庭的内外部关系。因此,从每一座街门上总能探视、测量或找到在门背后所潜藏着的社会与文化。在认识人类历史和文明特征的一切建筑实物中,再没有比门更具有直观性和代表性的建筑。门给了人无限的思维空间。门的观念和语言所形成的词汇、成语、楹联、诗歌、戏曲等,已成为一部金光灿灿的宝典,这就是门在人类生活中所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文化魅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55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在提升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守护美好家园。此次实践活动…… 邱飞扬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机电青春助春运,温暖一路伴归程

在春运这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中,邳州市宏通汽车客运站作为城乡公交始发站,成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最后一站,承载着无数人团…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最新发布

曲师学子走进群众,点燃非遗热情,传承文化宝藏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民族文化之根、精神血脉,更是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非遗也面临着日益丧失和淡忘的危险,但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和保护…
淮师学子返乡活动:以服务温暖社区
假期,我参与了返家乡社区服务活动,社区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每个人对社区都有一份责任和使命感。我也一直坚信,只有用心、热情和奉献才能让社区变得更加美好。我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希望借此为社区居民提供帮…
返家乡实践|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体验红团制作
(通讯员黄欣)2024年2月7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习闽人智慧,增强文化自信”实践团队的黄欣同学,走进福建莆田,亲身感受做红团的魅力。在福建莆田有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美食——莆田红团。它…
建设文明社区,共创美丽家园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卫生要求也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营造整洁有序的社区环境,弘扬爱护环境的传统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建设美丽家园,2024年2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科技赋…
探寻历史遗迹,览物致于怀
在历史的尘埃中,每一块石头、每一堵墙都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那是岁月的沉淀,是文化的积淀。踏足古迹,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呼吸,感受到前人的智慧和力量。为了调研与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2024年2月1日…
译門履践思传承,诚心致远接千载
为了响应国家保护中国古建筑的号召,探索乡村门文化的传承和意义,一支来自山东日照的“译門履践思传承,诚心致远接千载”的实践团队在寒假期间走进各个乡村及其当地的档案馆,了解并开展乡村门实践活动,针…
清洁家园,使社区焕发生机
为进一步加强文明城市建设,齐心协力为社区居民打造一个清洁整齐、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其劳动的积极性,2024年2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科技赋能,齐心振乡社会实践队…
一座百年古厝,两位历史名人——林觉民 冰心
2024年1月28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南后小队”实践队前往三坊七巷进行寒假社会调研活动。实践队通过参观冰心故居和林觉民故居,旨在感受历史与文化的交融,领略名人的风采。福州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历史…
手作传非遗,雅礼传东风
潍坊1月29日电(通讯员董昊哲沈艳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月29日青岛农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七彩课…
回望奋斗历史,弘扬抗战精神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为更加深刻感受抗战精神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追寻“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时代意义”,重温抗战精神。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锌心向民实践队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