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又名灯笼,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在古代,灯笼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作为照明工具。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赏花灯更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
据考究,赏花灯的习俗最远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情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这通常被看作是汉民族赏花灯习俗形成的历史源头。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由宫廷扩展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到了隋唐时期,赏花灯的习俗发展到顶峰,成为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习俗并沿袭传于后世。时间进入现代社会,虽然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花灯的照明功能逐渐淡化,但它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地位却愈发重要。每逢春节、元宵等佳节,人们仍然会挂起花灯,为节日增添喜庆与祥和。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花灯,这一承载着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品,如今仍然在中国的大地上闪耀着光芒。它不仅是汉民族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让花灯的光芒永远照亮我们的心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1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