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又名灯笼,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在古代,灯笼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作为照明工具。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赏花灯更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
据考究,赏花灯的习俗最远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汉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情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这通常被看作是汉民族赏花灯习俗形成的历史源头。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由宫廷扩展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到了隋唐时期,赏花灯的习俗发展到顶峰,成为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习俗并沿袭传于后世。时间进入现代社会,虽然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花灯的照明功能逐渐淡化,但它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地位却愈发重要。每逢春节、元宵等佳节,人们仍然会挂起花灯,为节日增添喜庆与祥和。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花灯,这一承载着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品,如今仍然在中国的大地上闪耀着光芒。它不仅是汉民族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让花灯的光芒永远照亮我们的心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1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曲阜师范大学组织20支实践团队、200余名师生于1月10日至2月15日开展“暖冬护航”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专业赋能+精准服务”为……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曲阜师范大学组织18支实践团队、150余名师生于1月15日至2月10日开展寒假“暖冬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返乡调研+服务家乡”为模式,在山东、河北、……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活动包括团体辅导、趣味课堂和文艺汇演三部分。在团体辅导游戏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凝心聚力。“桃花朵朵开”游戏中,学生们应声“炸开”,拉手奔跑;“几人几脚”游戏中,大家配合默……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2025年春节期间,曲园学子返回家乡后,在朝阳街和烟台山景区担任志愿者,参与了游客引导、秩序维护和文明劝导等工作。累计服务时长49小时,暖心服务持续升温,擦亮景区文明底色。春节假期……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最好的教育是实践,最好的体验是探索,为拓展学前儿童生活和学习空间,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3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带领大班组131名幼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入选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延安市团委)组织高校志愿者开展的2024年“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圣地发展”专项活动。7月20日至7月28日,……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近日,“三下乡”成果总结成为高校师生热议的话题,有的学生在网络上抱怨,为了丰富实践成果的展现形式,团队要求制作记录视频,这耗费了非专业学生大量时间。还有学生谈到,为了充实实……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青年视角进行文旅宣传,助力乡村振兴,8月20日至21日“踏歌乡村,‘游’点意思”实践团赴南通市通州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