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控制学院“追捕年味”社会实践调研团——追捕年味(3):安徽省明光市之年味乡愁

来源: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追捕年味”社会实践调研团

春节民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色和民族记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都应该尽自己的责任,去保护和传承。为了深入追捕年味,“追捕年味”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安徽省明光市进行采访调研,入乡随俗了解并宣传明光市的年味,以此为传承保护年味作出贡献。

明光市的年俗丰富多彩。腊八节的腊八粥是必须要喝的,它寓意着增福增寿。少数家族会在年前选择返乡祭祖,作为对先人的纪念,也寓意着祈福新的一年能够继续得到祖先庇护。除夕当天最让孩子们期待的就是放炮了:小孩子们砸摔炮,点仙女棒;大孩子们放擦炮,点烟火。吃年夜饭前点鞭炮是必须的,年味就在这噼里啪啦的响声中慢慢达到顶峰。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一群孩子就结伴去逛花市。人们各个手提着灯笼,背上待会要使用的“军火”,向着南湖公园进发。本市最大的公园——南湖公园便是市民们庆典的中心。这里吵闹的就像是战场的交火中心,一连数日“炮火连天”,在跨年时刻的疯狂尤为更甚,烟花之彩遮天蔽日,烟雾缭绕使人伸手不见五指!直到如今,耳畔都仿佛有噼里啪啦的炮声在嗡嗡作响。狂欢一直持续到深夜,人们才意犹未尽地散去。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保留了北方的叩首礼,在给老人与长辈们拜年时,孩子们往往要双膝跪地,前额触地,行三叩首之礼。在行礼之后,晚辈往往能够得到压岁钱作为回礼。时代变迁,虽然如今这个习俗慢慢被人们所淡化了,但在农村地区,叩首礼还是很流行的。这里没有特别重视拜年的顺序,比如什么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大年初几后才能去拜谁谁谁,这些繁琐的约束实际上并不存在。总的来说,比起其他的边边框框,和家人们聚在一起就是最重要的。

明光市的过年饮食余味无穷。坐落于淮河河畔,附近又错落着女山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这里的水产很丰富,过年的鱼类,螃蟹是必不可少的。钓鱼的人们扛着鱼竿满载而归,鲜美的草鱼,或是细嫩的黑鱼,总有一款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味蕾。新年并不是螃蟹最肥美的时节,但是本地特产女山湖大闸蟹依旧是年夜饭中的“扛把子”:一家人围在一起对着金灿灿蟹黄与白嫩嫩的蟹膏大快朵颐,螃蟹的甲壳堆积成山,累在餐桌上,这是我对于春节最深刻的印象之一。作为南方中的北方,北方中的南方,这里过年的主食既有米饭,也有饺子包子等面食,以供不同口味的人挑选。元宵节的选择因人而异,元宵或是汤圆都有一席之地。对远离家乡的youzi来说最美味的莫过于奶奶包的饺子了,以至于吃不到饺子,就会觉得过年少了些什么,这更是游子对于家乡最难以割舍的一种情怀,一种寄托。

对于年味的寻访,本次采访到了四个人。

第一位受访者:“小时候,村里面条件不是太好,小朋友的玩具很少,我们就把平时每家的扫帚用秃后,不能再用的,都收集在一个地方。等到过年的时候,或是元宵节,小朋友们就会聚集在田野之中,一起把那些扫帚点燃。大家一起将燃着火焰的扫帚扔向天空,就像是现在的烟火一样,它们在黑夜中舞动着,闪烁着火花。小孩子们都高兴地手舞足蹈,以至于直到现在我还记忆深刻。”对于年味的回忆,她说道:“那肯定是饺子了。家家户户包饺子!年初一的时候,我们就挨个亲戚去拜年,那是真的去拜年!过去压岁钱还不是太流行,但是这种给长辈拜年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年味比较比较浓的事情就是一起看春晚。那时候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机,我家有电视,于是隔壁的邻居好几家人,还有小孩子们就都聚集在我们一户人家院子里看电视。搬着板凳围成一圈,乡亲们一直看到深夜才走……”对于她来说,消失的年味是点扫帚这一独特的风俗的消失,我认为这是时代进步的无奈。但事实上我认为这个习俗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以点烟花的形式继续存在着。还有一种遗憾就是邻里乡亲一起看春晚这一行为的消失,这随着电视的普及,乃是一种必然。如今高楼林立,如此纯粹的邻里关系也再难找到,唯有唏嘘。

第二位受访者:“以前我们小的时候啊,过年的时候啊,总是非常高兴,喜欢放鞭炮,然后贴门对子,包饺子,砸圆子,蒸包子。一家大小老小都穿着新衣服上街去买东西,以前还看电视,看春晚!”当被问到年味最深的印象时,她回答说,炸圆子!肉圆子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直到现在我们还保留着炸圆子这一习俗。

第三位受访者回忆道:“过去,在一年之中,可能只有过年的时候能有机会买两斤肉吃,哪像现在过年!当时一天只吃两顿饭,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租别人家的草房……”谈到过年,他说:“买点个肉,再烧烧家里中的青菜,这年啊,就过去了。”确实,过去的春节虽然保留了很多习俗,但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尝尝荤腥,就是过年最大的消遣了。

第四位受访者回忆道:“买点粉丝,打点肉,这就算过年了。家里很少包饺子,因为包不起……过年过节,小孩子们早早就期盼着要买花衣裳,上街买小东西吃。”她眼里闪烁着:“如今大不相同了,现在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过年这几天我都累得直不起腰!每天都包饺子,蒸包子,炸圆子,卤咸菜。”谈到消失的年味,她说,拜年的风气不再流行了。以前的拜年,那真的是邻里乡亲挨家挨户地拜年,整个村子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现在搬到城里住了,这种习俗慢慢就消失了。

经过寻访,我们团队对过去的年俗年味有了一些了解。在过去,虽然物质条件非常匮乏,但年味的确是更加浓郁,尤其是整个村子挨家挨户拜年的行为,如今已很难再看到。如今,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对于春节的庆祝方式,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选择。春节深切地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厚重地承载着浓郁的民族文化传统,集中展示了民风民俗的文化魅力。人们通过节日领悟春节丰富的人文底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价值观念和强大魅力,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人民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恰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关键因素,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力的源泉。所以,传承年俗,我们更当切身去实践、传承、保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3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巢院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佳俊摄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5日电(通讯员孙燕)6月29日,巢湖学院“乡意浓农服务团”社会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凤阳县宫塘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期间,团队成员在街……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好生活

中国青巢院年网巢湖7月4日电(通讯员孙燕)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学工程院组建赴滁州市凤阳县乡村振兴实践团。自2023年6月29日起,团队……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根植沃土,情系三农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1日电(通讯员王佳俊)“节俭是道德的统一“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严格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7月1日,巢湖学院“乡意浓浓志愿服务小队”……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爱心助农,奏响美丽乡村赞歌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陈悦)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深入农村生活,体味劳作的辛苦和果实的来之不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7月3日,巢湖学院赴滁州市凤阳县助农乡……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知农爱农,助农兴农

中国青年网7月7日电(通讯员周宇)以“农”为基,助“农”前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深入认识了解,6月29日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助农乡村振兴团来到凤阳县官塘小镇了解农产……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城乡发展共进步,乡村振兴在心中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袁皖君)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擘画美丽乡村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7日电(通讯员孙燕)为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做实事。2023年6月29日至7月5日巢湖学院“乡意浓农服务团”助农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凤阳县进行为……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巢湖学院三下乡实践纪实:助“农”源于心,兴“农”源于行

中国青年网滁州7月7日电(通讯员袁皖君)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外国语学院3月下旬成功举办“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活动分初赛…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规范教育教学活动,4月1日下午,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此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

新乡工程学院语韵飞扬,筑梦新程——外国语学院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近日,在新乡工程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张永福的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一行先后赴新乡工程学院附属学校、延津县城北学校、新乡县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最新发布

寻家乡年味
2024年2月10日上午11时,山东大学“寻家乡年味,品中华文化”文化调研团队长张欣桐跟随其父母来到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名寺——极乐寺,体验当地的春节宗教文化。在当地,新年当天上香是一种传统习俗。刚到寺庙…
凝聚转型力量,赋能清洁开采
近年来,在“双碳”政策号召下,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统筹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成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1月,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煤炭采选充一体化实践队”实践团队,抵达临沂,造…
二高桥梁,湖医药梦:铸就未来之星的启示录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阳光下,我回到了我的高中母校,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宣讲活动。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与经验的分享,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和灵魂的对话。作为这次宣讲的唯一讲者,我有幸向我的母校学弟学妹…
科技赋能强农,谱写振兴篇章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数字化乡村逐渐成为一种趋势。2024年1月,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通过线上调研线下访谈并举方式,赴东营市、灵武市等多地展开实践,深入剖…
云端你我心连心,家国文化手牵手
云端你我心连心,家国文化手牵手情暖童心,筑梦高楼,课思文化,浇植国粹。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为期两周的云支教课堂已圆满结束,其中重点开展英语、传统文化、安全常识和感恩教育等基…
恰如一场穿越,体会朱子文化的春风——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寒假社会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理想信念强基固本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命力,自1月25日起,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寻脉朱子廉洁气,饮水思源铸经天”社会实践队前往南平市…
红色基因需传承,青春聚力正当时 ——关于“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
红色基因需传承,青春聚力正当时——关于“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的心得体会□晋萃华(文学院2304班)寒假社会实践调查如期而至,我积极的参加了此次活动,…
兰州交通大学“传承优秀文化,赓续中华文脉”2024年寒假“返家乡”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如期开
2024年寒假“一起云支教”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经过志愿者招募和选拔工作,共有来自18个学院的568余名志愿者和681名中小学生参加本次活动。为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活动之前开展了一系列…
深耕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文旅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新模式,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意义重大。为深入理解党中央的指导思想,安徽财经大学文…
“延”有潜龙“庆”发展 ——北京大学延庆第二调研团实践感悟
2024年1月17日至1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校团委力行计划延庆第二调研团达中关村延庆园进行近5天的实践调研。此行聚焦延庆区“1+4+1”绿色产业体系(即“1-全域旅游”,“4-体育科技、无人机、现代园艺、新能源与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