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3日,我回到了我从小生活的家乡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洋后村,这次回来,除了陪奶奶一起过年,我还作为山东大学“寻家乡年味,品中华文化”文化调研团成员了解记录这里的春节文化。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家的年味是最浓烈的。家人围坐,中间烧起一盆火,旁边放着小茶桌,旁边放着各式各样的零食。大人们泡着茶话家常,小孩们也在院子放烟花,一片欢声笑语。
今年不太一样,为了调研,我特意早几天回来,我才发现大家对过年的准备早早就开始了,奶奶说要晒上柿饼、地瓜干,除了家里的小孩爱吃,还因为这样能让他们更加耐放。
地瓜干自记忆起就一直是我们家过年的一个零嘴,太过平常以至于我从来没有想过探究他从何而来。其实也特简单,把所有的地瓜切两半蒸熟后撕成一条条的晒在阳光照耀的大坪上就好了。非常简单的步骤因为量大而变得有些不容易,农村特有大铁锅上噗噗冒着热气,一根根柴火不停的往里塞,烧的火热。我的脸也在太阳和火的照射下变得红扑扑的。
除了果干,村民们还会做一些孩子们喜欢的零嘴,比如酸枣糕,酸酸甜甜的口味,我也真的很爱吃。奶奶拿出一早就准备好的酸枣泥说“酸枣是向有酸枣树的人家换的,咱们家有板栗柿子跟人家换。酸枣去掉核再打成泥之后混合南瓜泥再放到大锅上去蒸,你也来试试?”原来酸枣糕还要和南瓜泥呢!我第一次听说。奶奶带着蒸好的酸枣泥和我上了顶楼。“这个会甜,苍蝇可能会跑来吃,咱跑高点晒”
除此之外,大家会在动员下一起打扫卫生,洗地板、擦窗,说说笑笑一起干,好生热闹。买齐新的门联福字在除夕的前一天中午12点之后一起指挥着贴上。我想这些除夕前热火朝天的准备也是“年”中万不可缺的一部分。
过年,年夜饭一定是重头戏。除夕的上午,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张罗着杀鸡,家里“最有资历的“鸡,不只是为了下午年夜饭的鸡汤做准备。每家每户的今天早上都是要去村里的庙中祭拜的,诉说新年的期望,上高香,烧黄纸,放鞭炮,一片红火
虽说是年夜饭,但大家都默认要在下午的四点开饭,”除夕要吃早晚饭,晚上要煮点心“。晚上的龙眼干炖蛋是记忆中稳稳的春晚配餐,几乎每年的哪一天都会是这一碗,热乎乎的,甜丝丝的不抢眼但也不可或缺的存在。
对了,还有一盆火,南方的冬天寒冷却没有暖气,一盆火可以聚集所以的人来取暖,特别是过年这几天,大家都忙完了农活,家门口燃起一盆火常常聚集起一群的人,谈天说地话家常,几乎无所不谈。“今年收成不错,过个好年呀“、”明天天气不太好哦“、村子外面的书上开始挂红灯笼啦,好热闹!”
我喜欢村子的年,这一盆火便是年味的象征,他煮出了年货,烤暖了双手,最重要的是,他在寒冷的冬天,聚集了一群人。这盆火会在这一年持续的燃烧在我的心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4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