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相隔,两心相牵
大学生网报淄博2月14日电(通讯员:高艺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青年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凝聚文化共识,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为了解家乡文化,曲阜师范大学实践队队员前往燕崖镇牛郎织女景区寻找特色文化,倾听凄美故事。
图为实践队员观赏牛郎织女景区。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高艺菲 供图
牛郎织女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沂源县东南部的燕崖镇,距离县城15公里,景区以海拔532米的大贤山和沂河为主体构成,面积约4.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2.7%,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淄博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美好爱情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此地包含牛郎庙和织女洞。牛郎庙建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重修后始具规模。牛郎庙也是一幢二层阁楼式建筑,青砖碧瓦,彩绘斗拱。位于沂河的对岸,与织女洞隔河相望。织女洞巨石嵯峨、悬崖如削、松柏倒挂、一派旖旎风光。沿山路上行片刻,右侧山崖边有一处小巧的的山门,便是织女洞的院门。门楼内石灰墙壁上,书有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秋夕》,导引游人步入历史与神话交织而成的时空隧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国家地质公园。 大学网报通讯员 高艺菲 供图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小雅·大东》:“维有天汉,监亦有光。跋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据有关专家考证,《诗经》中周王朝的“大东”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横跨今山东临淄、曲阜一带,而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县正介于临淄和曲阜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今天的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上的织女洞及与之隔河相望的牛郎庙,是一处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最为吻合的地方。其最初的修建时间可追溯到中国的唐代,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在国内同类资源中具有垄断性。
据热心市民介绍,2008年6月,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7月第二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又在北京举办,沂源作为“中国爱情文化源地”被学术界充分认可。2009年4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集中播出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沂源牛郎织女寻踪》,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图为实践队员观赏牛郎织女景区。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高艺菲 供图
傍晚时分,夜色黯淡为牛郎织女景区蒙上了一层忧郁色彩,他们的爱情故事被彰显的更加凄美。夜晚花灯高高挂起。据当地人介绍,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
实践队员走到入口处,观赏独属于龙年的浪漫,二龙戏珠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光彩夺目。游客隐约看到牛郎织女的剪影。金黄闪耀的“福”字挂在空中象征了中国人新年的美好祝愿。
如今牛郎织女风景区的夜晚灯火通明,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扑鼻而来的香味,令人回味无穷。街上人流如潮,人人笑容满面。年轻人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地走在大街上。他们听着音乐,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也有的年轻人在说说笑笑,街上一直回荡着他们的笑声。
牛郎织女景区是国家级4A级景区,牛郎织女是千古流芳的佳话,牛郎织女深刻影响了当地村民。塑造了当地民风民情。牛郎织女景区是沂源县人民的骄傲,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爱情的期许。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5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