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术之乡”,传承武术非遗文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且受到竞技体育、外来文化以及科技超前发展影响,人们对中国传统武术运动了解的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较严峻,“重申报轻保护、武术搭台经济唱戏、申报内容不严谨、传承人有争议、类别归属不清和认知度较低”等现象比较普遍,但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在此背景下,2024年1月28日至2月1日,兰州理工大学“武韵传心”实践队来到河北沧州,进行为期5天的实践活动。实践团体通过做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传承——以“武术之乡”沧州为例的调查问卷、拜访沧州运河武馆、将非遗传承与党的二十精神结合在公园及小区进行宣讲活动、在各大平台发布剪辑的武术视频等方式,助力传承武术非遗文化。
实践队在进行了一天的充足准备工作之后,于第二天一早便开始在沧州当地的各个小区以及街头去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的过程当中,实践队员从当地居民的口中得知,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同时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之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
图为小组成员胡建宁进行问卷调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兰州理工大学薪火相传,展望成就武韵传心社会实践队坚信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践队秉持着这个观点,深入沧州运河武馆,更加全面的了解有关武术非遗文化的背景故事。
于是在第三天,团队成员来到河北沧州运河武馆拜访国家级非遗孟村八极拳传承人丁文江大师,沉浸式体验了沧州武术的代表性拳种的孟村八极拳,切身体验到了沧州武术独有的魅力。
在运河武馆内,我们看到孩子们在武馆教练的带领下认真操练八极拳,沧州武术在一招一式间薪火相传。八极拳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沧州武术,至今仍保留着八极、劈挂、燕青、六合、螳螂等53个拳种,已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探寻沧州历史、讲好大运河“沧州故事”的重要载体。团队成员说道,在观看了解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与传统武术文化的互动,会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尊重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团队成员了解到,国家对非遗虽然采取了很多保护,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技武术的兴趣不高,很多传统武术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图为小组成员杨智荣参观沧州运河武馆。
非遗传承讲师对此作出了分析,他认为武术非遗传承中断的主要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是文化价值的转变,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价值观受到了挑战。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而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和道德观念。这种转变使得武术这种强调修身养性、注重礼仪的传统技艺在年轻人中失去了吸引力;其次是教育方面的缺失,在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中,武术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相较于其他科目,武术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相对较低,这导致了许多孩子无法接触和了解这项技艺;与此同时还有市场竞争压力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然而,这种提高也带来了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许多家长更愿意将孩子送到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技能培训课程中,如英语、编程等,而忽视了武术这种无法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技艺。
图为实践队员与丁文江大师合影。
在拜访拜访过丁文江大师之后,关于武术非遗如何能持续焕发生命力,团队成员展开了激烈讨论。实践队员认为,“武术非遗的焕发生命力需要在保护、传承、创新、融合和数字化等方面共同进行努力,以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武术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和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薪火相传,武韵传心社会实践队做了很多调研工作。团队成员发现,当今中国对于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十分全面的,不仅有明确的立法保护,还有非常完善的列表名录,全方面保护了具有代表性和独特价值的非遗项目。实践队员认为,国家还设立了明确的项目申报和认定机构,鼓励发展的同时还确定了项目保护等级,从而提供了较多的支持和保护措施。此外,团队成员一致认为对于传承人的培养与传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设立培训班等方式让一些民间传统武术得以延续,还有社区参与、保护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保护体系,以确保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得到系统性保护。
在经过一系列的调研以及讨论之后,第四天实践队将非遗传承与党的二十精神结合起来在公园及小区进行宣讲活动,在整个宣讲的过程当中,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看,其中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包含,并且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和好评。
近年来,非遗不断“破圈”,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实现保护创新。另一方面,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如何将这种优势得以延续,团队成员认为,要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业态的创新和融合,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科技等结合起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进行传播,如抖音、快手等数字媒体平台等,通过发布武术相关的短视频,可以吸引大量的关注。同时,数字媒体也可以帮助武术非遗在新媒体官方账号的入驻下,进行广泛的宣传,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业态行业在国内外交流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吸引力,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线上平台等渠道,走出国门,通过“破圈”传播,将武术非遗带到更大的舞台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给更广泛的受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到中国的武术非遗,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团队成员说到。于是在第五天,实践队将实践过程中的素材收集制作视频发布到抖音、快手等媒体平台,根据后台数据的反馈得知发布的视频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喜爱、支持以及认同。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业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作为新时代青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研究、传播弘扬具有独特优势,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珍宝传承和发扬下去。下一步,将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积极宣传引导,促进非遗传统文化形态进一步融入现代化的话语表达体系,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8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