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岁月泼墨,缀下繁花
大学生网报青岛2月16日电(通讯员 余依娜)
云海苍苍,江水泱泱;文化之风,山高水长。中华文明如同万古江河,奔流不息。诗笔与画笔,共同记录着发展历程,传承着精神血脉,共同描绘了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2024年2月16日,“挽民族星光 寻家乡特色”社会实践队来到了青岛市胶州市文化馆参观学习胶州彩塑文化。
胶州彩塑是胶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在山东半岛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民间美术项目。胶州彩塑起源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主要以黏土作胎并施以色彩塑造不同人物、动物等形象,体态大到庙宇塑像,小到几厘米高的人物,造型百态,雅俗共赏,深受本地群众喜爱。
图为胶州彩塑人物造型大学生网报通讯员余依娜 供图
据文化馆介绍,胶州市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管辖,曾是古代北方最大的港口之一,经济繁荣,自古有“金胶州”之称。文化传播非常广泛,老城区曾分布有大量寺庙,随着宗教文化的流行,出现了一大批能够制作塑像的民间艺人,如清木的仇莲舟、杨二师、杨五师到民初的杜成、王懋政、周逄春等,建国前后以姜子诚、徐泽泗为代表,特别是民间艺人徐泽泗,在前人的基础上借鉴了其它民间艺术元素,把胶州彩塑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峰,题材从现代生活到戏剧传统神话,其表现手法除了塑造、色彩描绘,还运用了不同材料装饰人物及场景道具,作品工细精致,每一个故事形象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徐泽泗代表作品行《群仙祝寿》、《百鸟朝风》、《西厢记》、《蹴鞠》等,其作品多次随山东省民间艺术作品进京展出,并多次获奖。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胶州彩塑在青岛地区及周边区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图为胶州彩塑及徐泽泗作品集大学生网报通讯员余依娜 供图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的进步,胶州彩塑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据“挽民族星光 寻家乡特色”实践队队员了解,胶州彩塑在20世纪初期广泛受到老人儿童的喜爱,后期受经济社会的制约,胶州彩塑民间艺人数量不断减少,已面临失传的境地,保护胶州彩塑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胶州彩塑文化大学生网报通讯员余依娜供图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时序轮转,丹心永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胶州彩塑是胶州特色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青年应在立足国情的同时,推陈出新,把胶州彩塑的传承发展与时代网络发展相结合,用新闻媒体传播彩塑文化,用创新技术推动彩塑新发展,用富有新意的文创产品宣传胶州彩塑,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胶州彩塑,进而学习和传播胶州彩塑,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本次社会实践的学习,“挽民族星光 寻家乡特色”实践队队员看到了栩栩如生的胶州彩塑,更看到了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的困境。“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各种文创产品的火爆出圈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强烈的期望,从“活”起来到“潮”起来,不仅是文物和传统文化,更是人们心中泛起的文化自信。山川依旧,风味不改。胶州彩塑必定会在胶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发扬光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68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