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支教活动,虽然只有短短十天,连上我们来去收拾也不过十二天,但却发生了不少的事,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在这十天的支教活动中,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学生。比如开班仪式时,我负责记录报名的人数,当时领队去看教室时,有个女孩十分腼腆,总是不开口说话,最终我让她把名字写在了我的本子上,一直到后来的某一天,这个开始活泼起来的女孩告诉我说,她从那天早上开始,就一直记得我了。又比如某一天,还没有上课时,两个同桌的孩子吵起来了。女孩子说男孩把垃圾扔到她的抽屉里,男孩子说那只是一点纸而已。我正走过去想要弄清事态,一直站在旁边的一个男孩子一把拿过那个引起纷争的纸屑,气势十足地对两个人吼道:“不就是一点垃圾,扔掉不就好了,这也值得吵!”随后他迅速跑出去扔纸屑去了。这个结局,比我在那一瞬间设想的、我小时候见过的所有老师的处理方式都要好,或许是最好的,也或许还有孩子会想出更好的解决方式。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思维,他们中间其实也是一个小社会,一群总是自诩“年长”的老师去管他们的事,可能就会出现互相之间认为对方根本不理解自己的误会。但如果是与他们同岁的孩子来告诉他们怎样是对的怎样是不对的,应该也会更能接受一些吧。我觉得那个孩子很厉害,懂得如何去承担。孩子们总是富有感染力和学习能力的,只要一个集体中有这样一个孩子存在,我相信这整个集体都会变得更好。
除却学生以外,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同在支教组的一位同学。她做过家教,经验十分丰富,学生们也更加喜欢她一些。在我听那位做过家教的同学上课,或者跟她聊天时,可以十分鲜明地感受到我们的不同,有对比才更能找出缺陷,可以说,如果我有十分的收获,有五分要归功于这一位同学。
其实十天很短。
我在一开始就做好了这短短几天我教不了他们多少知识的准备,本意也只是培养他们的兴趣。而我还有一个深层的打算,就是如果能培养出他们的好习惯,比如讲礼貌等等的就再好不过。
来到这里后这个念头就更加鲜明起来,因为我发现这里很多孩子要么是留守儿童,要么就是家长也不怎么注重对他们平时习惯的培养。我甚至注意到有些大人会在孩子面前开一些成人向的玩笑,当小孩子把这些玩笑当作一个单纯的笑话讲给我听时,我很震惊。并不是说这样的环境有多么恶劣,只是就好像孟母三迁的故事中一样,即使周围的环境只是普通的生活场景,也会对孩子造成影响。而更难过的是,这些都是我无法改变的。
我只能在我看得到的地方,教会他们学会尊重比人,学会聆听别人说话,学会对别人道谢……这些基本的习惯,是能够受用一生的。小孩子也是不排斥学习这些习惯的。我曾经问一个男孩子说,你给那个给你木瓜吃的小女孩道过谢没有呀?他害羞地笑了一下,说没有,然后转回身去,大幅度鞠了个躬,说:谢谢!
我知道这些都是小孩子。就是不免有些担心:他们自己是明白什么叫好习惯的,在往后的日子里也会自己学着去养成。就是一些孩子自身存在的一些坏习惯,在这短短几天里我无法帮他们改掉,不知道他们的家长知不知道?不知道他们的老师有没有发现?
如果说离去之际有什么不舍,并不是说再也不能见到他们,而是我不能帮他们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以后人生的这些问题。因此我只能在那所剩无几的时间里,尽我所能,以求如今想起来,不留遗憾。
撰稿:岭南师范学院 张映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7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