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文化中,也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中,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饮食习惯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阳光“童”行,梦济沧海队伍在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了解感悟地域文化,深化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知。
山东大集,又名黄河大集,是一种文化符号。山东的大集,是名副其实的大,规模大,人流量大,影响力大,商品之丰富。《易经·系辞》曰:“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据考证,我国集市大约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到了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定期集市,或三日一集或五日一集,或十天半月一集不等。不同地域集市的名称也有所不同。根据《五杂俎》记载,“岭南之市谓之虚”“西蜀谓之亥”“山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谓之赶集”。
数量多、规模大、历史久,是山东大集的特点。山东到底有多少个大集,恐怕很难统计出精确的数字,不过全省136个县(市、区)1825个乡镇,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大集的乡镇,而且许多乡镇不止有一个大集,再加上市区和城乡接合部各街道辖区内的大集,数量十分可观。
集市被冠以“大”,也是来自老百姓的直观感受。谚语道:“人过千,没有边;人过万,没有沿。”每逢赶集的日子,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背驮肩挑、摆摊设点,吆喝叫卖、讨价还价,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德州艾家坊大集,除了当地群众来赶,半天时间能涌进来上千名附近的在校大学生,使得大集摊位不断“外溢”。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赶大集,赶的是热闹,是习惯,是风土人情,节假日间大集热闹非凡,春节期间尤为如此,各式各样的年货让人眼花缭乱,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多种多样。“熟悉的乡音、难忘的味道、实诚的价格”,山东大集是充满灵性的,齐鲁大地依靠黄河“母亲河”的自然优势,结合山东传统习俗和风土民情,打造独具黄河特色、山东特色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集,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故乡情怀,增强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如今的山东大集,已成为新时代的文旅品牌和文化盛宴,“黄河大集”叫响全国。为满足人民群众的赶集需求,山东按照一年四季不同主题,选择“清明、夏至、秋分、小年”等时间节点,设冬季“年货大集”、春季“春游大集”、夏季“手造大集”、秋季“丰收大集”,从年节年俗、生态旅游、手造贸易、农民丰收节等角度切入,满足人民群众多节点、多样化的需求。山东大集的魅力,还在继续书写。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傲然屹立。走访山东大集,体会到的是当地山东人民浓厚的风土人情,深刻理解了“好客山东”的美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作为新时代青年,应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努力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73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