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民风情,是植根于广袤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传承与坚守,认识了解当地民风民俗,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是老一辈与社会对年轻一代的寄望,带着这份责任与担当,在2024年春节前,我们的团队——东南大学寒假社会实践队,走进了蕴藏浓厚民俗文化的泉州,一睹东石灯火中的团圆之情。
嘉应庙前,一盏盏红而亮的宫灯悬起。“三公宫,正月半。人点灯,恁来看。看什么?数宫灯……”这是一首传唱久远的闽南语童谣,描述的正是晋江东石镇元宵佳节数宫灯的场景,儿时记忆里那高高挂起的一盏盏大红灯笼,是根植于两岸东石人脑海里最美好的回忆。
踏入嘉应庙,香火绵绵,灯火明亮,我们见到了受访人——东石灯俗传承人蔡永平先生。得知了我们的来意后,他欣然一笑,引领我们环绕嘉应庙,并开始介绍起庙中的“宝物”,有清朝题的壁字,有明朝传下来的香炉……供台边上还有神签筒,内有百签,称为百子签,每支签上刻有不同内容,比如吉语、凶言、解签等,求得一支签后,便根据签上的文字来解读其含义,以此来了解自己的命运、寻求建议或者回答问题。
图注:嘉应庙内景
说起九龙三公的传说与宫灯的历史,蔡永平先生头头是道,嘉应庙,俗称三公宫,供奉的是宋代名臣魏天忠,相传。魏天忠随宋幼主端宗南逃时,被元兵追上,元兵迫使宋主自尽,情急之下,魏天忠请皇帝赐他九龙袍加身,代皇帝饮鸩而死。魏府三代忠臣,又加上魏天忠身着九龙袍殉国,故有“九龙三公”的尊号。
自古以来,东石人信奉三公爷,将“九龙三公”视为护佑一方百姓平安的神明,每年元宵佳节都会挂灯祭拜。“灯在闽南语中与丁谐音,添灯就是添丁,寓意早生贵子。”上一年结婚的人家会把新娘陪嫁的宫灯挂到嘉应庙,祈求人丁兴旺。于是,正月十五挂宫灯便演变为当地特有的风俗。
图注:嘉应庙内景
元宵当晚,东石人齐聚嘉应庙,共数宫灯,两岸主事互报灯数,共庆人丁兴旺,人声鼎沸,灯火通明,好不热闹。数完宫灯,就是灯俗的重头戏“卜灯”。送灯者依次在三公爷座前掷“信杯”,一阴一阳为一杯,掷得最多杯者将迎回最华丽的大绣球灯。迎回者的一家都会赶来帮忙,大放鞭炮,用大红甲吹迎回家,挂在厅中,寓意“出丁”。随后,各人也将宫灯迎回挂在新房内,祈求婚姻幸福美满,早生贵子。
图注:东石灯俗现场(来自网络)
谈到东石灯俗为什么会传到台湾,蔡永平先生娓娓道来:当时东石人多地少,而东石与台湾相近,乘坐木船一昼夜可达,为谋生计,许多人便冒险渡过海峡前去台湾。途经的澎湖沟十分危险,为祈求平安渡过,当地人便塑造一尊九龙三公像在船上,过海峡平安了,就在台湾建庙供奉佛像,绵续挂灯的习俗。近年来,两岸来往交通越来越便利,每年都有许多台湾同胞亲访嘉应庙,祈求平安顺利之余,追忆故土,寻根问祖。
正谈笑间,又有人来三公座前求签。求中上签,来人欣喜若狂,蔡永平先生的脸上也浮现出欣慰的笑容。“那人要结婚了,是来三公面前求准信的,今年的灯又多一盏喽!”老者顿了顿,继续说,“等到元宵,不仅我们这边,还有台湾那边,都会聚在这里,比年三十还热闹。”或许在东石人心中,春节的记忆不仅是各自团圆的除夕夜,更是元宵之夜所有同根共祖的东石人的大团圆。
黄昏告别月亮,天色逐渐暗淡,人潮散去,炊烟轻飘,庙中灯火长明。三公神像平静地注视前方,守望着这片东石大地,守望着海峡两岸。我们的实践告一段落,但对于淳朴民俗的学习与宣传不会停止。当地人对民俗的传承与坚守,也如红彤彤的宫灯一般,长明不熄。
图注:线下实践团与东石灯俗传承人蔡永平先生合影留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73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