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希冀,目有繁星;追光而遇,沐光而行。”为学习二十大精神,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开展,带领上百名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线上“云支教”,承担社会责任,坚定青春理想,让知识跨越千山万水,传递给更多渴望的灵魂。作为“云支教”的一员,我在其过程中感受良多。特别有感于青春理想。
在课堂上讲到《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时,小朋友问我这里的“朋”该怎么理解。我有些惊讶,和他解释道:这里的“朋”是指那些志同道合人。这不可避免地提到“志”,于是我问他的理想是什么,他的眼神里带着些许的含羞和可爱的自得,回答:翻译官。这是一个有点出乎意料的答案,得到我的附和之后,他又把英语书找出来,把整本书的内容从第一页念到最后一页,得意地和我说这些他都会了。我看到他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快乐,很纯粹,很童稚,也不自觉为他的认真和蓬勃的朝气所感染。从小朋友口中讲出来的理想没有羞耻和犹豫,只有自信和希望。
图为《论语》备课 场景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也会有很多的大人问我将来想干什么。这样的问题也许只是大人逗小孩的一种方式,但未尝没有对一个刚刚踏上人生历程的年轻生命的希冀。“大人”们闭嘴不谈“理想”二字,这种事物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的重担中显得过于昂贵和缥缈,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而磋磨在时间里,湮灭在记忆中。或许世界光怪陆离,努力更上众人的步伐已经足够令人筋疲力尽,理想的种子还未发芽便已经干枯而死;又或许“理想”只是渐渐归隐于生活中,照顾好一个家庭、承担起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也未尝不是一种“理想”的实现。我一时也理不清“生活”和“理想”之间的平衡,这大约是我的生活阅历还太过浅薄,人类一生不过百年,而我也不过才走过五分之一,从书本里获得的知识也没有这个问题的具体答案。
既然学着《论语》,我便问小朋友:你知道孔子的理想是什么吗?他不好意思地瞄了我一眼,显然回答不上来。我笑着说,就我个人浅薄的理解,大约是天下大同。但他并没有看到自己理想的实现。小朋友问为什么。我说,因为时代。他周游列国,主张却不为君主所采纳,怀才不遇,甚至遭受了太多的非议和质疑。但他没有放弃,也没有动摇,正是那些他不被需要、不被采纳、不被理解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就像现在,我们仍然学着《论语》—他的言论和思想。
我合上书本,笑着对小朋友说,我讲孔子的故事,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理想并不是一定会实现的,甚至是历经波折也不能如自己所愿,但我们不能轻易地放弃,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毕竟回望历史长河,虽然怀才不遇者众多,但还是有很多前辈们实现了自己所愿,像我们国家的现在,就是他们为理想努力的结晶啊。
道阻且长,但人生有梦不觉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78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