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根与精神之源。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智慧和力量,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应有之义。为进一步探究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2024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文“话”古今实践团前往济宁市“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开展实地实践活动。
走进运河街区,感受文化魅力
“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济宁市古运河沿岸,涵盖了老运河原生古迹、古街、古树等空间节点,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3.2公顷。济宁与运河的缘分长久不断,从元代到明清时期,管理运河、治理黄河的最高行政机构都设置在济宁,也就是河道总督衙门,是古时运河途径的重要城市,因此,济宁也被誉为“运河之都”。近年来,济宁市以大运河为骨架,传承历史文脉、讲好运河故事、贴近群众需求,有序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大运河遗产活起来。让大运河文化空间更好造福于民。
1月20日,实践团成员踏足“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顺沿古运河流淌之路,游览了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和天井闸在内的诸多景点。在此过程中,各种艺术表演如面塑、剪纸、绣球、葫芦烙画等,令实践团成员目不暇接,深切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博大、历史悠久。
顺流运河而下,追寻文化遗迹
济宁,这座被大运河贯穿的城市,深受运河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化传说和历史遗迹。在近期的一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通过街区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到了一段罕为人知的治水故事——明代白英治水。
据悉,白英曾是运河两岸纤夫的领袖,对运河两岸及大汶河沿岸的地形和水流走向了如指掌。凭借这一优势,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在运河最高点建设分水枢纽的方案,并成功解决了相关问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在全长1794公里的整条大运河中找到这个制高点,实属不易,因此这一工程被誉为15世纪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听完工作人员的讲解后,实践团成员深感古代先人的卓越智慧,更加坚定了传承先辈们创造的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赓续中华文脉,开创时代新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所在,只有文化繁荣的民族才能实现复兴,只有文化昌盛的国家才能实现富强。而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传承的古老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所在,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当代先进技术,实现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
近年来,各地不断开展的“两创”活动无不表现着文化“两创”实践的潮流滚滚而来,势不可挡,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也将积极投身于这一股时代大潮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以时代化创新为导向,积极主动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0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