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党首一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关于“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的研究

□党首一(文学院2201班)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作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优秀素材,红色基因如何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守护好、传承好、发扬好红色基因,责无旁贷。文章阐述了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目的和意义,对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指出了对于红色基因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学生中心论红色基因网络思政教育融合

一、引言

(一)调查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提高红色基因教育水平。2014年5月视察新疆军区时,他强调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4年12月视察南京军区时,他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全面提升立德树人质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为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针对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作了详细阐述,从而开启了建设网络强国的道路。截至202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6.4%。由此可以看出,通过网络带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创新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开拓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对此,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新的要求和标准,习近平主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党和国家对于红色基因传承和网络思政教育十分重视,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我国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必须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抢抓发展机遇,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意义在于:

1.践行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使命

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来看,合理融入红色基因可有效提高大学生意志力以及理想信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唯有在思政教育中有效传承红色基因,才能促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形成正确认识、树立正确三观,才能成就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实现当代高等教育的任务

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任务。高校是开展主流意识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保证高校教育与国家主流意识文化安全教育的有效契合,是高校教育的重点。红色基因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抵御各类风险的定力,培养坚定而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主要概念

1.学生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为卢梭、杜威等人。“学生中心论”者一般都把学生看作教学过程的一称自变量,看作能够完全决定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主体,主张教师的一切教授活动都应以学生的情况为准进行教学。在“学生中心论”中学生处于中心,因此有选择和要求的权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其合理要求进行满足。

2.红色基因传承

传承就是要传续和秉承。

红色基因是指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文化,承载着厚重的民族精神。红色基因不仅蕴含着重要的精神价值,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养分。

传承红色基因绝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发展的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把老一辈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优质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让未完成的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人民群众永远跟党走,沿着革命先辈浴血开创的道路砥砺前行,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在传承中激活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这不仅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铸魂育人的基础,也是为党和人民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夯实精神根基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建设力量的不断增强离不开他们精神领域的持续建设。只有传承好红色基因,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中国精神转化为中国力量,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大胜利。

3.网络思政教育

网络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就是运用互联网这一媒介,面向高校学生主动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引领工作。这既是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形式,也是借助互联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领域。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不仅贴近大学生身心发展,还具备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突出特点,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类新型教育资源,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持续推进和创新发展。

二、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湖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及黄石市黄石港区的居民,主要调查对象为湖北师范大学各年级学生。

(二)调查方法

1.文献查找法

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2024年文学院寒调执梦实践队成员对本课题进行了详尽的资料查找,并及时搜集相关专业名词的名词解释,也查阅过大量与课题有关的参考文献,深刻理解阳新本地乡村文化特色。成员在实践前对该课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充足的理论知识增加了此次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提高了结论的科学性严谨性,厚实的基础也为日后的寒调调研工作做好了铺垫。

2.问卷调查法

通过会议讨论将问卷编写分为“背景”、“原因”、“意义”、“现状”、“措施”五个维度。队伍通过四次内部会议的讨论商议,并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编制出一套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卷首语、基本信息栏、十三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选题与多选题。题目从五个维度出发,主要调查了当代大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了解程度以及其支持的思政教学形式和培养红色基因的途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涉及红色基因的现状、传承红色基因对大学生的意义、对红色基因传承和网络思政教育融合措施的意见与建议。

3.数据分析法

线下问卷信息全部录入问卷星系统后,由问卷星统一的计算模式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反映参与者对问卷题目的真实看法,由这些数据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科学的分析方式能够让调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具体的实践。

(三)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线下问卷360份,线上问卷1406份,共1766份,回收176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为1766份,有效率为100%。每位队员都参与了问卷的发放,队员们先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最后进行人工统计,对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在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下,问卷的发出和回收、数据的分析与统计等工作顺利完成。

(四)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发放,全体线下问卷由各组员发送至湖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及黄石港区居民,将有效问卷数据输入问卷星,问卷统一用问卷星计算模式进行数据分析。本次报告能够保证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精确性,所分析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现状与分析

(一)基础信息

1.性别

本次问卷调查男生占比32.67%,女生占比67.33%,男女比例约为3:7,女性占比例较大。湖北师范大学为师范类学校,男女比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问卷结果真实有效。

2.政治面貌

网络思政教育与政治面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治理的重中之重。关注不同政治面貌人群对红色基因传承和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了解程度有利于课题的研究,也有利于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本次问卷填写对象中群众占32.73%,中共党员和中共预备党员占10.65%,其中共青团员占56.63%,数量最多。

3.年龄

调查对象涵盖的年龄段丰富,更有利于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此次调查问卷填写对象的年龄不同,各年龄层皆占有比例。其中,18岁以下人群占比10.42%,18岁到30岁人群占比72.37%,31岁到45岁人群占比10.53%,45岁以上人群占比6.68%。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调查人群多集中在18—30岁且以大学生为主,18岁以下也有所占比,45岁以上占比最少。

(二)大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有一定了解

通过调研发现,针对“您对网络思政教育的了解程度是”这个问题时,20.44%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49.89%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3.28%的学生表示非常不了解。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极少数部分大学生表示自己完全不了解。进入新时代,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总体态势良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我国网民中大学生群体占据的比重是最大的,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新时代下的发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进步。

(三)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有65.23%的参与者认为文化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的阻力是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新意。新媒体时代,在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中,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一是教学形式单一刻板,利用的网络传播平台单一。虽然各高校都开通了抖音等视频平台,但很少高校发布过以红色基因为主题的视频内容。一些高校虽然融入了红色基因,但采用的方式比较单一,比如多是组织学生参加红色讲座、观看红色系列电影和参加公开课等。学生被动参与教学,积极性不高也没有自我的思考,效果差强人意。二是宣传的内容较为单调、相对浅显。绝大部分都是原文转发《人民日报》《新华社》的相关内容,缺乏原创性。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只是简单了解相关知识,内容都是比较浅显的知识点,没有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影响。

(四)红色基因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缺乏吸引力

一些高校虽然把红色基因传承纳入了网络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但是缺乏创新和吸引力。一是主题不鲜明。看似内容丰富但缺乏特色鲜明主题的红色基因内容,不仅显得杂乱无序,而且容易使学生出现审美疲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例如,部分高校教师在融合红色基因开展思政教学时,只是简单地把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等照搬到网络上,没有对其进行再创造和加工,导致教育内容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无法吸引学生,效果不佳。二是缺乏情感共鸣。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把红色故事和人物呈现出来,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从而削弱了教育效果。三是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实践中,很多高校没有建立系统的融合机制,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对红色基因的融入,缺乏系统化、条理化的清晰路径,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无法对学生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五)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

一些高校尽管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了红色文化,但大多数高校对红色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深,探索和开发程度不够,在利用方面也做不到充分利用,仅仅停留在低层次的宣传教育中。如一些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没有深入探究红色文化实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红色文化相关课程均把重点放在红色文化历史演进和党的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知存在偏差,一味追求表象,没有落实到红色基因实质,跟不上时代发展。

(六)碎片化现象严重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教学内容不够系统,使得红色基因的融入呈现碎片化现象。这种情况不仅浪费了大量教学资源,致使教学实践中未形成完整的有很强感染力知识体系,而且降低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思政教育的成效,无法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这与高校不重视红色基因与网络思政课程融合的设计密不可分。

(七)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不到位

红色基因传承和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不到位。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是主体,课程是关键。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和理想信念的树立离不开专业思政老师的引导与培养。当下,我国思政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思政教育教师团队。许多从事红色基因传承的网络思政教育老师都是由高校的管理层或者团组织组成,他们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教学缺乏专业素养和知识,不利于融合成效的提高。而且,很多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教学内容刻板生硬,无法有效启迪学生,很难胜任网络思政教育教学任务。并且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将教学过程简单化,没有引起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使思政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

(八)教育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现阶段红色基因传承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致使红色基因教育内容的传播趋于单边化。缺乏互动积极作用的融合教育过程无法得到学生的精神共鸣和感情认可。一般高校教育活动的策划者经常采用由上而下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因为他们认为高强度和习惯性的红色基因宣传活动便可以在网络思政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进而达到激励启迪和育人目的。只有将学生被动的接受过程变为其主动的实践过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加育人成效。

(九)教育效果难以衡量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评价是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网络思政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网络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网络思政教育效果难以量化和衡量。一方面,网络思政教育评价内容难以量化。网络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些能力的评估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等因素,难以用传统的考试和评分方式来衡量。另一方面,网络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网络思政教育效果评价要兼顾党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原则,但是实际教育效果又受到包括教师能力素质、课程内容、思政教育平台、学生参与度等因素的影响,难以简单地用统一的指标来评估,导致无法有效地衡量红色基因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

四、思考与建议

(一)创建功能齐全的网络教育平台

当前,我国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缺少系统性理论性的指导。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的功能尚未。齐全为此,要发挥高校各级宣传部门优势,打造宣传思想阵地。抓住高校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围绕“三微一端”进行融合,在各类各级新媒体平台建立内容兼容、宣传互通的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一方面,坚持通过课堂教学、新媒体阵地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学生头脑。引导学生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坚持科学的政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辨明形势,了解国内外大局。另一方面,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蚀。把网络作为促进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工具,从中获得正能量滋养。掌握网络育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二)提高融合内容的吸引力

互联网是高校学生认知世界、接触社会的重要窗口,这就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注重引起情感共鸣。红色基因代表了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等积极情感,这些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寻找二者的最佳融合点,通过发人深省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吸引力。第二,聚焦结合社会热点,强化政治引领。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等时政热点,以微视频学习、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更灵活、更亲近、更细腻。将红色基因与社会热点问题、热门话题相结合,既能让学生看到红色基因在现代社会的实际应用,又能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第三,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教师是网络思政教育的关键角色,教师的个人魅力、专业知识、教学风格等都会影响教育的吸引力。大学生对网络中宣传的教育内容拥有绝对的自主性,所以,教师讲解的内容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用一种轻松、活泼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传达美好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将有效的、有吸引力的内容传递给有需求的大学生。如果想传达科学的思想目标,首先要改变观念和立场,站在学生的立场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自尊心,基于他们的认知特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尊重其个性特点,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改善教育结果,指导学生坚定的实现祖国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高校要在互联网平台汇聚有教育价值的精神、故事,建设多样化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借助红色基因的穿透力引发高校学生的道德共鸣。第四,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探索设置积分系统、奖励制度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教育内容和形式。

(三)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应用

许多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内涵与重要性缺乏正确认知,了解较少,文化挖掘不深。为有效改善这一问题,高校需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探索和开发力度,并提高其有效利用率。首先,高校应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搜集和整理工作,通过定期开展社会调查,搜集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分析整理出标准红色文化资源索引。同时,开展采集性考察,找出有关红色文化资源的原始材料。其次,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开发工作,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高校应进一步研究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层价值,形成一套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标准,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新时代学生特点,深度挖掘红色资源,通过大数据寻找青年关注的热点话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成喜闻乐见的网络教育内容。高校还应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在确定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精确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对其进行功能分析,形成一套专门性利用模式。最后,高校可组织红色文化资源系统开发利用,联合社会各方力量,组织有关专家,合理组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团队,建立一套完整的开发利用体系,对其进行系统的开发利用。

(四)构建科学的红色资源导入体系

科学的红色资源导入,是优化红色基因育人效果的重要基础。为构建此体系,需对红色资源、文化和背景所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将大量文化资源呈现出来。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特点以及红色资源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研究红色资源构成、组合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从物质形态上挖掘其内在文化价值。同时,充分调动现有红色资源及相关表现形式,提高其具体表现力,使其逐渐被社会大众认识、接受。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红色资源综合整合,以形象生动、真实可靠的形式呈现出来,更能被人们接受。此外,要建立完整的导入体系,还需加强红色基因传播,完善红色课程研究与社会实践,加强红色教育以及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进而在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产生实效。其次,通过进行学术分析、研究,将这类红色基因素材进行体系化与系统化处理,使其作为理论性的“资源旗帜”,引导高校工作者进行相关资源的再利用、再分析,最终构建完整、便捷的红色资源导入体系。

(五)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高校思政教师要系统掌握红色基因的理论内涵,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借助网络平台积累大量信息,结合传统的教育经验更新知识储备;其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提升网络素养,利用数字技术转化传统文化深层内涵、创作教育内容、调整教育过程,积极应对教育方式、教育信息等方面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最后,高校要全面统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应该注重加强网络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一方面,招聘专门从事网络思政教育的教师。高校可以投入专门的经费从校内选拔专业教师,或引进其他具有先进网络思政教育理念的国内外老师或专家,建立专门的网络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学校要予以支持,积极开展思政类活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现有教师的网络教学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比如,开设学习课堂,学习先进的网络思政教育理论;给他们提供业务培训机会,通过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另外,还可以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绩效考评,根据教育效果评估机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鼓励他们以更积极和高效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五、小结

新时代,为将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合,需切实解决高校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新意,红色基因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缺乏吸引力,对红色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碎片化现象严重,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不到位,教育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以及教育效果难以衡量等问题。要通过创建功能齐全的网络教育平台,提高融合内容的吸引力,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应用,构建科学的红色资源导入体系,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促使红色基因传承更好地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余靓豪,李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9):167-169.

[2]姜媛媛.学生中心视域下的高校思政实践探索[J].公关世界,2022,(22):108-110.

[3]胡红.红色基因传承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机制研究[J].才智,2022,(06):57-59.

[4]叶楠,黄研.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融合机制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03):121-125.DOI:10.16348/j.cnki.cn61-1336/c.2022.03.009.

[5]左娟霞.红色基因传承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机制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5):98-100.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2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第十二周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

为了解学生们的宿舍生活情况,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第十二周文法学院全体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关怀学生生活。走访期间,辅导员着重查看…… 冯盈盈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以篮球之名,书热血华章——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校举办2024年“新工杯”男子

为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政策,推动校园体育运动发展,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新乡工程学院于11月4日至11月14日在北校区篮球馆举办“新工杯”男子篮球比赛。本次比赛由新乡工…… 王玥忻、冯冰雨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开展“感恩资助”征文评选活动

为使同学们更深一步了解国家资助政策,弘扬民族精神,全面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文法学院于11月17日晚上在北校区树人楼211教室开展“感恩资助”征文评选活动。本次评选…… 冯云会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组织开展学生手册考试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校规校纪的熟知程度,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建设,文法学院分别于11月21日中午在树人楼101、102、103、202和11月22日中午在学院楼B103组织开展学生手册考试,23级本科、24级本科…… 衡晓玲 王佳丽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举办第二届“传媒文化节”主题演讲比赛决赛

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使同学们更深入了解传媒行业的职业路径,文法学院于11月21日晚上在南校区学院楼报告厅举办第二届“传媒文化节”主题演讲比赛决赛。活动开场,主持人详…… 沈冬玲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喜报|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学子在第十届河南省汉字大赛中喜获佳绩

近日,第十届河南省汉字大赛圆满落幕,文法学院多名参赛同学在团委副书记石子依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脱颖而出,斩获了多项荣誉,为学院争得了荣光。其中,中文233班王瑞博同学荣获大学生组二…… 张莉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举办“最美笔记”评选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在学院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文法学院学子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法学院于11月11日一11月17日举办“最美笔记”评选活动。活动…… 郝晓琳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以辩明理,以论求真” 校园辩论大赛圆满结束

为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们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观点的舞台,文法学院于11月22日晚在文渊楼报告厅…… 李紫煊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积极参与“周末文艺广场”才艺大赛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11月24日,传媒技术学院积极参与了由聊城大学校…

趁青春,进社区|信息学院宣讲团前往科萃苑社区开展“赓续沂蒙荣光,传承红

为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红色基因在社区中代代相传,青岛科技大学“编梦沂蒙童声传颂”宣讲团与…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本网讯(通讯员李海燕/文可向恒/图)为让2024级新生更…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2024新生入学教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主题班会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2024新生入学教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主题班会本网讯(通讯员李海燕文/图)为切实增强2024级新生的…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心理普测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心理普测本网讯(申秀香/文李海燕/图)为了帮助24级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最新发布

温情冬日,牵手银巢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年增大,据国家卫健委测算,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与此同时,数字化的逐渐加快将老年人这一后浪越推越远。智慧养老仍…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聚焦社区实践,锤炼社会能力
中国青年网菏泽2月6日电(通讯员高艳丽)社区贯穿于人们活动和发展的各方面,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安全、公平、友谊和发展。为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千家万户的团圆日---春运
随着春节的临近,我国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春运。春运不仅承载着千家万户团圆的希望,也凝聚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春运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交通现象,成为了一个综…
单县的名吃——单县羊肉汤
说到每个城市的代表,或许人们都能够想到与之相关的食物,如烟台苹果,德州扒鸡,郡城壮馍等,这些地方性的特色美食,会让人们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去认识了解和喜欢预支对应的城市。在实践队员的家乡也有家乡的…
春节文化——贴对联
随着春节的将至,家家户户的门前和窗户上都变得比以往要红亮了许多,这是因为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属于新年的对联,红红火火也正是年的的重要特征,贴对联也正是每家每户过年前都要准备的重要一环了,贴对联是中…
中国饮食文化---德州扒鸡
每当提及德州,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其扒鸡美食。在当代社会,德州扒鸡不仅是一种传统美食,更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使者和代表之一。为深入了解德州扒鸡文化的发展,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庚续文脉,薪火相传…
青春献社区,实践谱华章
在1月18日,我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共沐温情基层缘,奋舟楫行展心愿”实践队的队员,在东营市垦利街道参与了社区实践。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视线投向社区,投身社区实践,以青春的热情和专业知识,为社…
以‘传承与弘扬并行‘为理念,福大学子深入探索客家文化,积极开展主题社会实践
客家文化是客家族群认同的纽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寒假期间,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组织团员青年开展“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参观客家祖训堂,通过讲解…
定远——我的家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拥有1500年的建城史,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的变迁。在这片土地上,东吴名将鲁肃、南宋名相董槐、明朝开朝元勋蓝玉、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等杰…
化生2310团支部“汲取经典,化物利民”主题参观实践活动
为发掘古籍经典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技艺,于实践中深刻体会“古为今用”的重要历史意义与价值,进一步增强团员们的文化自信,本团支部组织了参观黄鹤楼酒文化博览园的相关活动。2024年1月10日下午,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