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扬帆起航 ——“赓续文脉,薪火相传”社会实践队第一次线上会议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作者:梁白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实地考察博物馆,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习俗。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成为了一种热门的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在线上会议中,社会实践小组的队员们齐聚在视频会议平台上,为即将要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进行投票表决。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最终确定了以“赓续文脉,薪火相传”为社会实践主题。

在会议中,队员们各自阐述了对这一主题的看法和理解。有的队员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应当积极传承和发扬;有的则从个人经历出发,分享了曾因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和自信的感受。每位队员都在尊重他人观点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这一主题的热情与期待。在投票环节中,每位队员都认真思考,对“赓续文脉,薪火相传”社会实践主题表示了肯定的支持。最终,在多轮投票后,决定将其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

“赓续文脉,薪火相传”主题的确定,不仅是一次理性、民主的讨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共同呼声。这一过程也展现了队员们在交流互动中的理解力和认同感,为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待在这一主题的引领下,队员们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其次,在线上会议中,社会实践队员们进行了任务分工。通过讨论和协商,队员们根据实践主题确定了各自的任务职责。有的负责调研策划,有的负责联系组织资源,有的负责宣传推广,还有的负责活动执行。每个人积极提出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兴趣,最终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任务分工方案。这一团结合作的过程充分展现了队员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高效沟通能力。

从实践内容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博物馆是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馆。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文物和历史遗迹,还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活动,向人们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实地考察博物馆,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习俗的深刻内涵,以及它们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在参与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观看展品、参与讲座、参观实物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重要代表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也能够帮助人们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是一种富有意义和价值的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博物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习俗,人们不仅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和传承,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走进心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2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巢院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佳俊摄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5日电(通讯员孙燕)6月29日,巢湖学院“乡意浓农服务团”社会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凤阳县宫塘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期间,团队成员在街……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好生活

中国青巢院年网巢湖7月4日电(通讯员孙燕)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学工程院组建赴滁州市凤阳县乡村振兴实践团。自2023年6月29日起,团队……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根植沃土,情系三农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1日电(通讯员王佳俊)“节俭是道德的统一“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严格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7月1日,巢湖学院“乡意浓浓志愿服务小队”……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爱心助农,奏响美丽乡村赞歌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陈悦)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深入农村生活,体味劳作的辛苦和果实的来之不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7月3日,巢湖学院赴滁州市凤阳县助农乡……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知农爱农,助农兴农

中国青年网7月7日电(通讯员周宇)以“农”为基,助“农”前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深入认识了解,6月29日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助农乡村振兴团来到凤阳县官塘小镇了解农产……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城乡发展共进步,乡村振兴在心中

中国青年网凤阳7月7日电(通讯员袁皖君)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承载着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擘画美丽乡村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7日电(通讯员孙燕)为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做实事。2023年6月29日至7月5日巢湖学院“乡意浓农服务团”助农实践小队前往滁州市凤阳县进行为……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巢湖学院三下乡实践纪实:助“农”源于心,兴“农”源于行

中国青年网滁州7月7日电(通讯员袁皖君)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乡意浓农服务团 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外国语学院3月下旬成功举办“井冈烽火映天红,革命豪情壮志雄”主题话剧汇演。活动分初赛…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

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规范教育教学活动,4月1日下午,英语专业教研室召开教学大纲修订研讨会。此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

新乡工程学院语韵飞扬,筑梦新程——外国语学院开展招生宣传活动

近日,在新乡工程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张永福的带领下,我院领导班子一行先后赴新乡工程学院附属学校、延津县城北学校、新乡县龙…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绿色循环,‘换’享派对”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3月29日至3月30日商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长沙汇金天虹购物中心开展为期两天的“绿色循环,‘换’享派对…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与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

2025年3月9日下午,闽南科技学院漫手作协会携手闽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青协于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旧社区举办公益手工…

最新发布

颂扬史训承传统继往开来展历史
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智慧。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赓续文脉,薪火相传”社…
爱心献社区,喜悦温馨交织--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
爱心献社区,喜悦温馨交织——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区青春行动小分队2024年2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北王社区为社区居民送上了新年福利,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关怀与…
助力乡村振兴,弘扬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弘扬乡村文化为深入了解特色优秀文化,增强特色文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修养,2024年1月20日-30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爱…
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发源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心
2024年1月30日,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海绸之路先锋队前往福州市三坊七巷进行调研活动。福建省通过推动“海丝”文化的传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而福州的三坊七巷,则成为了文化交流的…
“探寻福州三坊七巷:海洋文化之旅,爱国主义之行“
2024年1月30日,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海绸之路先锋队前往福州市三坊七巷进行调研活动。福州,这座充满海洋文化底蕴的城市,拥有着一处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宝藏——三坊七巷。这里不仅是福建省的历史文化街区…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党建携手促发展,乡村振兴焕新颜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为切实响应时代号召,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红岩微语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1月26日来到永定区金砂镇展开调研。此次调研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
“塑艺未来”调研团赴泰山面塑文化艺术研究院实地调研
为深入了解和推广面塑文化艺术,2月12日,调研组成员实地走访泰山面塑文化艺术研究院,感悟“泰有面,塑一生”的泰山面塑文化和“国泰民安”的泰山文化,与非遗传承人交流了解泰山面塑的现实需求。12日下午,…
“福州三坊七巷:传承海洋文化,展现历史魅力”
2024年1月30日,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海绸之路先锋队踏上了前往福州市三坊七巷的探索之旅。福州市是福建省的文化古都,而在这座城市中,有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那就是三坊七巷。作为福建地…
德州市博物馆中的藏铜炉展
铜炉作为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物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古代,铜炉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烹饪工具,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宗教、祭祀以及礼仪意义。古人们将铜炉视作重要的祭祀用品,用于祭奠祖先和…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走进老人内心,陪伴铸就温情
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30日电(通讯员邓瑞迪)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关爱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中希望老有所依,“父母在不远游”就说明了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