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传统文化,扎根时代沃土,2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社会实践队在万州区罗田古镇开展实践活动,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文化自信和罗田古镇的历史风韵。
罗田古镇作为巴楚茶马古道重要站点,坐落于万州区的东南部,是一座拥有四百多年历史、历史文物古迹众多的旅游胜地,也是重要的贸易中心,于2019年1月被列入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罗田古镇不仅旅游资源丰富,还保存了完整的金黄甲大院、向氏古墓群、红岩石林等。风景秀丽的百丈沟和“似桃源”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自驾游旅客。
古镇如画,锦绣风光
曲阜师范大学“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社会实践队队员结合史实资料和当地驻村书记的介绍了解到,罗田古镇始建于明代,相传明末此处有一大土包,圆如罗盘,良田环绕,又处川鄂交通要道,便习称罗针田,简称罗田。村民们修房聚居,增筑建厂,小镇逐成规模。
曲阜师范大学“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社会实践队队员在驻村书记周学军的带领下,走进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探寻有鱼米之乡之称的罗田古镇的文物古迹。实践队员们根据古镇地形,沿龙潭河寻找文化遗韵,通过垂直于石板老街的巷子,来到河道码头,发现街区的整个平面都体现了街与河的协调布局。街巷空间收放自然,并有小广场加以点缀。古镇建筑前街后河,前店后宅,天井互问,深庭宅院,雕龙画凤,精雕细刻,形象逼真称绝。
晋朝陆机的《演连珠》中提到“德以普济为弘”,意为仁德和恩惠需要广泛施加才能得到弘扬。实践队员们来到一座以“普济”命名的桥梁。资料记载它建造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是迄今为止万州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石拱桥,给过往的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普济桥的桥顶呈弧形,两侧建有碑廊,实践队员发现廊檐上刻着“德厚流光”四个行书大字。七一客户端特约专栏作家张春燕老师用《谷梁传》中提到的“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来解释这四字,意思是有深厚德泽的人影响深远,而德则浅薄的人流传不久。驻村书记讲到:“这不仅是对普济桥名的诗意阐释,也是我们罗田古镇人民淳朴善良的惠民理想。”
古镇流水,诗情画意
古镇、古桥、流水、桃源……让桥的景致浑然一体,犹如一幅古意悠然的山水风情画卷,让实践队员们流连。
感受完古桥的景致后,实践队员们在驻村书记的带领下,伫立于大山之畔,感受文化自信带来的乡村振兴。在当地居民的绘声绘色介绍中,实践队员踏着古镇沃土,走进古镇民居,感受古镇传统文化为当地居民带来的文化自信和古镇居民们对故土文化的挚爱。
据驻村书记介绍,罗田古镇目前打造的是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产品,通过古镇的自然风光及其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吸引游客,虽然目前主要是以散客为主,客人较少,规模也不大,但客源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减少古镇中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数量,还可以推动相关单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2015年6月30日,央视网发布了一段康辉老师的朗诵视频,让一名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的大三学生成了校园小名人。王晓宇拍摄的纪录片《罗田古镇》纪录片获得国际大奖,康辉老师在导播厅介绍这个作品的来历,边朗诵,边在视频右下角播放罗晓宇在罗田古镇拍摄的照片。《罗田古镇》选段的朗诵写的是乡愁,诉的是乡情。
古镇智慧,传续古今
古镇传统文化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土壤,为文化自信的增强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在规范传统社会的秩序,维系家庭孝亲观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次的罗田古镇行,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不仅领略了古典建筑的优美韵味,还感受到了古人们体现在其中的智慧。罗田古镇的精神内涵被小镇居民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3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