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根植传统,枝生传承,花发当时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风门,以及霍夫农

根植传统,枝生传承,花发当时

——关于“两个结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传承模式探究

□何昀其(文学院2302班)

【摘 要】本研究是在“两个结合”下,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传承模式。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党性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平台资源匮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等。为推动传统文化在党性教育中的传承,建议建设多样化的教育平台和资源、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创新党性教育模式。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政治觉悟、丰富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党性教育 传统文化 大学生 传承模式

一、引 言

(一)调查背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大学生党性教育在“两个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更加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以此作为传承模式的核心。本调查旨在探究当前大学生党性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模式,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调查分析,可以为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党性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本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党性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以明确优化党性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方向。通过了解大学生对党性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可以为制定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政策和教学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深入分析调查结果能够揭示当前党性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和挑战,为进一步完善党性教育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重要参考。此外,通过调查,还能够激发学校和教育机构对党性教育的重视,促进党性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培养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的优秀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主要概念

1.党性教育

党性教育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向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传授和强化党的性质、宗旨、思想路线、政策方针等党的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培养和锻炼党员干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在大学生中开展党性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党性觉悟,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来积淀的文化传统,既有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也有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化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称,这些文化传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精神内涵,对塑造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影响。

3.“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基本路线,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科学社会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两个结合”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党性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通过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党性修养不断得到提高。这也是两种结合下的现实意义,把党性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通过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不断提升党性修养。这也是两个结合下,将党性文化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二、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湖北师范大学所有年级中随机抽查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量化数据采集。问卷设计涵盖了党性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问题,包括问题的背景、目的、问题的设计和选项的设置等。通过在线或纸质方式发放问卷,并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以保证回答者的真实性和隐私保护。最后,对采集到的数据利用统计软件分析解读。

(三)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线上问卷1136份,收回1136份,回收率高达100%;其中有效问卷为1136份,有效率高达100%。

(四)数据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当前党性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缺乏相关教育平台资源内容,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党性教育传统模式单一枯燥无味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党性教育效果,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质量,也影响了党性教育效果的发挥。因此,有必要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学习意识、创新教育模式,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党性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与传承

三、现状与分析

(一)基础信息

1.性别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党性教育中女性参与度明显高于男性,比例为67.69%。这一现象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赋予了重要价值。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女性社会角色的重要价值。传统观念中,女性被寄予了家庭和社会稳定的责任,这使得她们更倾向于参与党性教育这样的团队活动,以弘扬社会责任感和团结精神。其次,现代社会对性别平等的普遍倡导也在起作用。近年来,随着性别平等意识的日益增强,社会各领域的女性参与度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她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愿意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党性教育中,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

此外,在师范类学院大学生群体之中,女性学生人数普遍大于男性学生,女性比例相对较高也是影响性别参与比例的因素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湖北师范大学中女性的比例普遍较高,因此在大学生党性教育调查中中,女性参与度相对较高也并不奇怪。

2.学历

根据所提供的数据,本科生占据大多数,比例高达76.32%,而高中生则占17.08%。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源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大学接受本科教育,因此本科生的比例相对较高是符合整体趋势的。其次,现代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加。本科教育被视为获取更广阔知识、提升社会地位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许多人积极追求本科学历。这种趋势也导致了本科生比例的增加。

另外,高中生比例相对较低可能是由于部分高中生已经进入了大学,正在接受本科教育,或者选择其他途径继续深造,因此他们在填写此问卷时并不被归类为高中生。概括起来,包括学制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个人对知识和职业发展的追求等多种因素中和作用的结果,就是本科生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学历层次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教育结构的变化和人们对于学历提升的追求,对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3.年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一学生比例最高,达到46.13%,排在第二位的是大二学生,达到26.94%。这种分布可能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首先,大一学生数量较多可能是由于每年都有新生入学,而且大学入学率普遍较高,导致大一学生的比例相对较高。其次,大学教育一般为四年制本科教育,因此大一和大二学生数量相对较多是符合学历阶段的发展规律的。在大学生涯初期,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因此大一和大二学生的数量通常会比较集中。此外,随着学业的推进和毕业生的离校,高年级学生的比例自然会逐渐降低。因此,大三和大四学生的比例相对较低是比较正常的现象。研究生的比例比较低可能是由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周期相对较长,而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招生的数量比较少,这就造成了总体调查生源群体中研究生的比例比较低的情况

综上所述,大一学生比例最高的现象是由于新生入学率高、学制规律以及学生流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分布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在学业生涯中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教育管理者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和开展学生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政治面貌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共青团员比例最高,占58.8%,其次是群众,为32.92%,而中共预备党员/党员比例较低,仅为8.27%。这一现象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作为华人青年组织的一员,中国共青团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认同度通常比较高,所以相对正常的现象是,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青年团员的比例较高。共青团组织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各种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升了共青团员的比例。其次,群众比例较高可能是因为一些学生尚未加入共青团组织,但仍然对社会和国家事务保持着一定的关注和参与意识,因此选择了群众身份。这部分学生可能还在观察和考虑自己的政治立场,或者由于个人原因暂时未加入共青团。中共预备党员/党员比例较低可能是因为党员身份的审核和选拔相对严格,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加入党组织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而且对个人的要求较高,因此党员比例相对较低也是比较正常的。

5.对党性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人对党性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较高的了解,最多的人比较了解,占55.19%,其次是非常了解的人数,占29.23%。但也有一部分人对这两方面认识不深,其中13.29%的人不太了解,2.29%的人完全不了解。这一现象的出现,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党性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因此社会普遍对这两个方面的了解程度较高。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可能使得大多数人在这两个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对党性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到公众的了解程度。通过课程设置、宣传教育等途径,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党性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的了解程度。

然而,仍然有一部分人对党性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较少,这可能与个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有关。例如,一些人可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党性教育,或者生活在较为现代化的城市环境中,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较少。综上所述,大部分人对党性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程度,这与教育体系、社会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仍然有一部分人了解程度较低,这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宣传,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政治意识。

(二)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党性教育融合程度较高

根据调查结果,多数人认为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融合程度较高,所占比为56.07%,而认为融合程度低的比例为29.93%。另有7.13%的人认为没有融合,6.87%的人表示不了解。

这种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价值内涵,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的宝贵文化遗产。党性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许多教育机构和党组织已意识到将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促进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往往会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育活动中。其次,融合程度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些教育机构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充分将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相结合,导致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认识不足。此外,个别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或理解,从而影响了融合的程度。另外,认为没有融合或不了解的人可能是由于对党性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够,或者因为个人经历和学习背景不同,缺乏对此类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了解。

)当下大学生党性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的党性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部分学生认为相关教育平台资源内容缺乏(47.71%),同时有较多人指出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65.32%),传统党性教育模式单一枯燥(62.32%),教育产生的影响力不够长远(35.83%),以及教育评估机制不系统不完善(24.38%)。此外,还有5.02%的人提到了其他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源于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教育平台资源内容缺乏可能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有关。一些地区或学校在党性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影响了教育效果。其次,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可能是由于个人学习习惯和态度等因素导致的。现代社会中,诱惑与干扰较多,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对党性教育的重视和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影响了教育效果。单一枯燥的传统党性教育模式,可能是由于部分教育机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造成学生缺乏党性教育的兴趣,难以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育产生的影响力不够长远可能于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局限性有关。一些教育活动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深层影响,导致其长期效果不明显。最后,教育评估机制不系统不完善可能是由于相关规范和标准尚未得到完善,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监管和评估。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党性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育资源不足、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教育模式单一、长期影响力不足以及评估机制不完善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加大投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四)需从方面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的课程建设

根据调查结果,大多数人认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的课程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其中,55.81%的人认为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51.94%的人认为教学方法要系统规范,43.05%的人认为教学目标要环环相扣,38.29%的人认为教学功能要科学完整,36.09%的人认为教学过程要贴合实际,而20.16%的人认为教学模式要优化创新。

这些结果反映了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课程建设的多方面关注和期待。首先,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的认同感和实践能力。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融入到党性教育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其价值和意义。其次,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党性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方法论支持,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此外,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和科学完整的教学功能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准则。贴合实际的教学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最终通过优化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动力,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提高。

五)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强课程建设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人认为在党性教育中采取以下几种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其中,最多人选择了创新丰富校园相关文化活动(64.7%),其次是拓展多渠道的文化学习场所(62.5%),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40.32%),加强融合课程的规范及管理(39%),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33.54%)。此外,还有一部分人提到了其他手段。这些结果反映了人们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性的多元化关注和期待。

首先,创新丰富校园相关文化活动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重要途径。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展览、演讲比赛、文化节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其次,拓展多渠道的文化学习场所,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资源。除课堂教学外,学校可以建立图书馆、文化中心、文化学习基地等场所,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观,丰富其文化阅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对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情况的考核,从而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和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加强融合课程的规范及管理可以确保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且教学质量有保障,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体验和教育效果。

最后,营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的重要手段,学校和社会可以共同努力,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到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去,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的热情。

综上所述,通过创新丰富的文化活动、拓展多渠道的学习场所、构建评价体系、加强课程规范管理、营造学习氛围等手段,可以切实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促进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

党性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调查结果,不同群体对于在党性教育中采取哪些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有不同的意见。

在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一方面,群众中有40.91%的人选择,共青团员中有41.77%的人选择,而中共预备党员/党员中仅有27.66%的人选择。在创新丰富校园相关文化活动这一方面,群众中有61.23%的人选择,共青团员中有67.22%的人选择,中共预备党员/党员中有60.64%的人选择。其他方面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群体对于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性的重视程度和关注点的差异。群众可能更加注重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因为这些活动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关注。共青团员可能更加关注通过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来激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因为这与党性教育及团组织的特点更为契合,能够在学生中形成较强的组织号召力。而中共预备党员/党员可能更加注重通过拓展多渠道的文化学习场所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资源,因为他们更多地代表了具有政治意识和组织认同的学生群体,更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此外,也可能存在个人学习习惯和教育背景的差异。不同群体的学生可能对于不同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手段有着不同的偏好和认知,这也导致了在选择上的差异。

最后,要针对不同群体的意见和需求,合理选择;同时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性的手段应该多样化,并且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七)优化传承模式的根本原因是文化认同感的减弱

根据调查结果,人们认为需要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模式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国民文化认同感有待提升(52.53%)、旧的传承模式具有局限性(13.6%)、文化获得与传播途径更新(15.73%)、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8.13%)等方面。

其中,重要的教育资源/A.融合内容的系统性是最受关注的原因,得到了40.91%的选择。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多重因素有关。首先,国民文化认同感的提升是优化传统文化传承模式的重要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新生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减弱,导致了传统文化传承模式的困境。其次,旧的传承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和要求。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可能过于单一、僵化,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因此需要进行更新和优化。此外,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文化获得与传播途径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传承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趋势,因此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最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模式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需要不断优化传统文化传承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需要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模式的根本原因涉及国民文化认同感、传统模式局限性、文化传播途径更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传统文化传承模式的优化和更新。

八)当下大学生党性教育存在多种问题

当下大学生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传统党性教育模式单一枯燥、教育评估机制不系统不完善。

根据调查结果,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是最突出的问题,各阶段的占比总体都较高,最高可达100%。其次是传统党性教育模式单一枯燥和教育评估机制不系统不完善,各阶段的占比也较高,其中以大一和大二学生居多。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首先,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可能与他们对党性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有些学生可能认为党性教育内容枯燥,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无关,因此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传统党性教育模式单一枯燥也是问题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对党性教育失去兴趣。再者,教育评估机制不系统不完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如果教育评估机制不够科学严谨,可能导致学生对党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四、有关的思考和建议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传承任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当代中国百年复兴的背景下,党员干部的领导作用显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因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党性文化的纯洁不可或缺,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精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来看,大学学历及以上的党员占到了党员总人数的52%,半数以上,非常庞大的数字。这也说明在未来的社会以及领导核心中,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基本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这么说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思想工作是重中之重,但现实上,无论是个人,教育,还是社会,党性文化的传承都有所欠缺。

从大学生党员群体来看,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党性文化的认知度较浅,对网络的流行文化、快餐文化和外来文化过度关注。同时,学校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和文化传播还普遍停留在课堂灌输、活动学分教育等让学生被动接受的阶段,缺乏社会实践。也导致了大学生主动性和主体意识不足,没有充分的内驱力。再加上一方面是大学生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现状,一方面是西方社会的文化价值观渗透,二者双管齐下腐蚀着党性文化的纯洁性,使得党性文化的传承显得更为紧迫。

鉴于此反思,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建议:

一)建设多样化的教育平台和资源

为了解决当前教育平台资源内容缺乏的问题,应当建设多样化的教育平台和丰富的资源。这包括开发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在线课程、教学视频、数字图书馆等资源,以及建立专门的党性教育网站和平台。同时,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如讲座、展览、演出等,以吸引学生参与并增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针对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通过设置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三)创新党性教育模式

针对传统党性教育模式单一枯燥的问题,应当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使党性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如故事讲解、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也要注重将党性教育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党性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发挥党性文化教育的人本性,历史性和时代性

发掘党性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的共通性,抵制生搬硬套的说教式灌输。同时,还要加强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培育家国情怀和社会人格。在做到统筹人本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基础上,让传统赋能党性,让文化浸润教育,让人文熏陶时代新人

五、结 语

本研究对于当前大学生党性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结合探究了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为未来的改进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在推动“两个结合”下的党性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时,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政治觉悟、实践能力和文化自信。同时,也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整合,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党性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田金娥.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5):129-131.

[2]张晓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路径探析[J].科学咨询, 2023(6):259-261.

[3]王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传承[J].天南, 2023(3):96-98.

[4]安达,王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和发展[J].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6):185-188.

[5]解书华,李淼.“两个结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传承[J].高教学刊, 2023, 9(32):16-21.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7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无声世界的精彩——手语课堂教学纪实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以特殊儿童为服务对象,开展了一系列助力特殊儿童成长的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成员运用特色手语,制订了专门适用于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并推出了红色教育、生命教育、……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 湖南理工学院查看全文 >>

传递温暖,共筑希望——大学爱心捐赠志愿活动纪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发起了一场名为“传递温暖,共筑希望”的爱心捐赠志愿活动,旨在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关怀。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积极响应……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 湖南理工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电工建模协会成功举办“乒乓球上的c语言”趣味竞赛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点燃大家对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工建模协会的热情,11月17日,电工建模协会于第四体育场精心组织…

会计二班青年马克思实践小组开展第一次活动

2024级会计二班开展青年马克思实践第一次活动小组成员观看二十届三中全会视频(通信员杨俊杰万昊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音乐会通讯

11月22日晚,山东大学(威海)歌声飞扬协会于玲珑学堂举办了“乐动心弦,梦绘未来”主题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旨在丰富师生的校…

心梦交织的志愿华章

在城市的角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如同一簇簇温暖的火焰,汇聚成名为“心语汇梦”的志愿服务队。“心语”是心灵…

爱汇聚,筑梦想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头,或是宁静偏远的乡村小道,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爱为帆,以梦为桨,“心语汇梦”志愿服务队如同一颗…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三下乡:青山有幸埋忠骨,长风无声寄哀思
红色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重温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于加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春献礼,星火传承”…
淮海战役精神对新时代青年的影响
淮海战役精神对新时代青年的影响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与人民的帮助密不可分,要始终坚持人民中心思想。作为新时代青年团员,要时刻谨记革命先辈“忠于信仰、团结协作、勇于担当、严守纪律”的崇高精神,既要学…
共寻红色记忆 传承雷锋精神——走进湖南省雷锋纪念馆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挖掘红色历史,传承伟大建党精神。2024年2月17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红色行者团队”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前往湖南省雷锋纪念馆…
济南寻根:传承红色,青春筑梦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为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文化血脉,青岛科技大学“红雨”社会实践团于近日赴济南市开展寒假三下乡活动,以深入学习、传承英雄精神,弘扬革命先辈们的伟大品格…
走进社区的垃圾分类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走进社区的垃圾分类(通讯员:沙鹭)当今社会公益事业,尤其是互联网公益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公益的热情逐渐高涨,为转型时期中国“真实社会问题”的应对处理提供了公共智慧,成为…
探寻红色记忆,发扬红色精神
翻开历史的扉页,越过时间的长河,便看到独属于中国文明的精神画卷。文脉绵延,熠熠重光;承古拓今,生生不息。从风雨飘摇的觉醒年代到如今奋进的新征程,这盛大且灿烂的光辉背后,是一代代的仁人志士以拳拳…
以劳动之魂,育待灼芳华
“以劳动之魂,育待灼芳华”社会实践队以劳动教育为主线,采用分散实践的方式,开展本次实践活动。在老师的指导和队长的带领下,我们实践小队先后在山东省青岛市、临沂市、潍坊市等社区内进行实践。本次寒假…
美化社区,有你有我
为响应党和学校的号召,我和同学们组成了曲阜师范大学启心传情实践队,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重要思想,帮助社区进行社区建设。其中,我们进行了社区卫生清扫活动,旨在响应国家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
垃圾分类引社区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高同岳)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社会对于垃圾分类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社区宣讲垃圾分类能够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意识和参与度,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社会共识和行为习惯。曲阜师范大学管理…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服社区,振乡村”服务队开展“促乡社发展 创美丽生活”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和社区发展政策,发挥专业优势,为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1月15日至1月20日,传媒技术学院2022级广播电视编导1班团支部“服社区,振乡村”服务队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