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实践中得新知
——关于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
□李嘉树(文学院2302班)
【摘要】在当今社会之中,红色基因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这得益于近几年来兴起的红色影视剧、书籍等,但思政教育的发展却陷入了泥潭,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不到其重要性,大学当中的思政课更是被当为“水课”对待。在这样的局面下,大家都认为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围绕学生需求展开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学生中心论”指将学生置于学习和发展的核心位置,将他们的需求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新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为了解决网络连接下社会文化环境中新遇到的问题。在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围绕学生需求展开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而网络思政教育正好也能精准对接学生主体的学情实际,促进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且随着文化自信的持续推进,红色基因逐渐转化为高校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资源。在学生中心论视域下,红色基因融入网络思政教育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关键词】学生中心论 红色基因 思政教育 融合发展
一、引 言
(一)调查背景
首先,红色基因形成于革命年代,由党和人民共同创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并且逐渐发展。红色基因经历了民生救国、民生立国、民生富国、民生强国四个阶段,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红色基因传承项目,其意义在于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红色基因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人们的红色文化素养。此外,该项目还有助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对于网络思政教育来说,首先,技术背景上,5G、AI等无线连接和移动计算技术的繁荣和成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流行使得许多高校将育人领域拓展到了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网络思政的育人方位更加全面。
其次,政策背景上,我国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始于本世纪初期。2000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有效地促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与之密切相关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在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工作化工作会议上,总书记阐述了网络强国的战略思考,为当前和今后的网络信息工作制定了重要的战略部署。
最后,理论背景上,新时代背景催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更加宏观的研究视野,涌现出丰富的学术成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独特的学术话语体系,关于学科的规律性认识也更为清晰,已经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框架。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在学生中心论视域的影响下,大学生作为网络平台的重要参与者,平日里对于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一定不陌生,但是对于思政教育的意义却并未能真正放在心上。我们此次实践活动便是针对于这一方面进行研究,而此举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大学生爱国热情: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奋斗历程的体现,具有强大的时代生命力、精神感召力和行动引导力。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通过红色资源使学生系统性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为思政育人提供强大动力。
2.推动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向网络时代迈进:现代互联网技术与红色文化教育的整体演进,赋予红色文化网络空间融合发展图景全新的特质。研究红色基因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创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方式,将红色文化与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引导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3.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互联网技术与红色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产物。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高校应将网络技术和红色文化教育紧密结合,牢固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以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三)主要概念
1.学生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是一个教育理念,它强调将学生置于学习和发展的核心位置,将他们的需求、权益和利益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这种理念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本分是绝对地服从儿童的需要,一切围绕儿童转,随时听候儿童的召唤。
2.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创造的一系列特有的精神品质的总和,基本内涵包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牺牲奉献、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等精神。
3.高校网络思政教育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指高校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这种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各种形式的教育内容,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网络思政教育还可以通过互动交流、讨论等形式,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二、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以湖北师范大学中各年级的同学为主,其次也包含社会各界人士,确保调查对象的广泛性。
(二)调查方法
为了便于更好的了解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本次社会调查综合以问卷调查为主,数据分析为辅。
1.问卷调查:本次实践调查以湖北师范大学的同学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式,以此进行了问卷的制定与发放过程。通过几次的会议讨论、修改,以及参考了带队老师的意见之后,最后编制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问卷——《关于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本问卷共有17道题目,中包含十道单选题,六道多选题,一道问答题。问卷的内容从“背景”、“现状”、“影响”、“措施”四个维度出发,主要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发展的意义、措施等看法以及建议。
2.数据分析法:各位队员在完成线下的发放任务之后,第一时间将问卷数据录入问卷星系统后,由问卷星统一的计算模式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反映大众对本次课题研究的真实看法,由这些数据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科学的分析方式能够让实践成果更好的服务于大众,这也是我们实践本次的出发点。
(三)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线下问卷360份,线上问卷1766份,共2126份,回收212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126为份,有效率为100%。
(四)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发放,线上问卷二维码由队员分发给湖北师范大学学生直接进入问卷星页面填写;线下问卷则是在完成线下发放问卷过程之后,由各组员将有效问卷输入问卷星,线上线下问卷统一用问卷星计算模式进行数据分析。确保本次报告能够保证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精确性,所分析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
三、现状与分析
(一)基础信息
1.性 别本次问卷调查男生占比32.67%,女生占比67.33%,男女比例约为3:7,女性占比例较大。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为湖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且湖北师范大学为师范类学校,男女比例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说明问卷结果真实有效。
2.年 龄 本次问卷调查中,共包含四个年龄段,分别是18岁以下,占比10.42%;18-30岁,占比72.37%;31-45岁,占比10.53%;45岁以上,占比6.68%。本次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因此18-30岁占比72.37%符合实际情况,另外,为了确保调查对象的多样性,其余年龄段也都有不同的人数占比,说明问卷的结果具有真实性以及广泛性。3.政治面貌
本次的问卷调查研究便是关于思政教育,因此,问卷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也相当重要。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年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政教育,可以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对于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大多数人为共青团员,占比56.63%;群众占比32.73%;中共预备党员/党员仅占比10.65%,这也符合我们的实际调查情况。
(二)大学生对于网络思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在这个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网络思政教育应运而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作为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一方面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负面思想、错误观念也通过网络传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网络思政教育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我们通过问卷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对于网络思政教育比较了解,20.44%的人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网络思政教育。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们认为自己对于网络思政教育了解较少甚至是非常不了解。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同学对于网络思政教育具有基础的认识以及了解,说明我们的思政教育发展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的境况有待提高。
(三)目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容涉及较多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它们不仅是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的见证,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基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更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红色基因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还相对有限。部分学校虽然已经开设了相关课程或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入挖掘和有效传承。同时,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很多学生无法接受到系统全面的红色教育。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也违背了我们进行红色教育的初衷。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有46.55%的人认为目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涉及红色基因的相关内容较多,37.32%的人认为涉及较少,还有10.48%的人认为没有涉及,而剩下的5.66%的人认为对此情况并不了解。总体来看,有八成以上的人认为二者的关联程度较高,起到一个相辅相成的作用;而剩下20%左右的人则对此不关心,不了解。此次社会实践调查的目的就在于此,发现当下存在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式。
(四)当代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比较愿意参与到其中
在大学的课程中,思政课一直被视为是塑造大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态度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大多数大学生的眼中,思政课是枯燥乏味的。他们认为这些课程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与现实生活脱节,而且很多内容与中学时期学习的内容重复。因此,很多学生对于思政课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上课时心不在焉,考试时临时抱佛脚。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持有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通过学习思政课,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这对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学生也认为思政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应对社会变化。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27.86%的大学生非常愿意参与思政课,52.1%的大学生比较愿意参与思政课。八成左右的学生愿意参与思政课,说明人们可以看到思政课的好处,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知识;但仍然有20%左右的人不太愿意上思政课甚至是非常不愿意,这也从侧面揭露了思政课当前的窘迫,模式老套,急需创新改革的助推。(五)红色基因对于大学生具有许多积极意义
红色基因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忠诚、追求和献身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必须深刻理解和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从问卷的数据来看,37.71%的人认为红色基因有利于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2.65%的人认为有利于继承革命文化,18.57%的人认为有助于加深对红色基因的理解,21.06%的人认为可以提升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从以上可以看出,人们都认识到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不论是哪点,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六)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当前阻力较多
当代青年学生对红色基因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些内容与现代社会脱节,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另外,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红色基因的融入需要更加生动、具体的课程内容。然而,由于教育方法的滞后,很难将红色基因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备红色基因背景的教师是推动红色基因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力量。然而,目前这类教师资源相对匮乏,这直接影响了红色基因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效果。思政教育中的红色基因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有效地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难以真正领会红色基因的内涵和价值。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有五成左右的人认为学生对于红色基因的理解不深刻、红色实践土壤不够成熟以及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成为了阻碍红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主要阻力,有高达65.23%的人认为红色基因目前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也有31.90%的人renewing红色文化在传播时缺乏互动。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融合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阻力,这些都是我们以后需要慢慢改进的地方。
(七)学生中心论视域下,网络思政教育焕发新生
首先,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体验。学生中心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因此思政教育也不再是单一的、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和领悟思政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其次,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学生中心论强调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发展,因此思政教育也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例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辅导中心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这些新近况不仅体现了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对于学生中心论视域下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价值所在,有49.32%的人认为其价值在于聚焦学生需求,明确育人目标,59.91%的人认为有利于创造实践机会,加深学生体验,58.83%的人认为有助于关注学生发展,提升教育质量,45.75%的人认为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发挥学生主动性,还有30.58%的人认为有利于丰富课堂文化,增强理想信念,10.7%的人认为有助于突破传统模式,革新教育体系。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在学生中心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其价值,我们应该助推其发展,让它真正焕发新机。四、思考与建议
(一)深化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
1.丰富教学内容:在思政教育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度,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拓展内容,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思政教育的实际应用。
2.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思政教育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互动问答、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
3.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深化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认识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
4.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素质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5.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深化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认识的重要保障。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论文、实践活动等,对学生的思政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同时,也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积极发挥红色基因对于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挖掘红色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红色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图片展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例如,可以组织红色主题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红色基因的力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推动红色基因在思政教育中应用的关键因素。学校可以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红色教育水平,让他们更好地发挥引路人作用。
4.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可以积极营造具有红色基因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在校园内设置红色标语、举办红色讲座、组织红色文艺演出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红色教育的熏陶。
5.建立考核机制:为了确保红色基因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我们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和实践,展示他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三)推动思政教育改革,迎合时代发展
1.更新教育理念: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强调思政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创新教学方法:高校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在线讨论等,提高教学效果,丰富课堂内容,让每位同学都有新的体会。
3.丰富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和充实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加强师资建设: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思政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5.完善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考试、作品评定、社会实践等。同时,要加强对思政教育的督导和评估工作,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6.加强实践教学: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合作机制。
7.促进国际化发展:要积极推动思政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五、结语
我常常在想,社会实践的意义在哪里?我们不过是一群学生,通过我们研究、调查、走访得出的数据意义何在,通过此次寒调,我好像找到了它的意义,也找到了我们的意义。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都是炙手可热的问题,它吸引了许多的注意力,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但反观高校中的网络思政教育,得不到该有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将其视为“水课”,思政教育的发展陷入了泥潭。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创新点不足,无法突破传统的桎梏,另一方面则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误导了人们的视角。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找到了问题所在,虽然我们只是学生,但我们也有义务让其发展的更好,每代青年皆是如此,红色文化,一个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独特印记;思政教育,一个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课程,当二者相遇,在学生中心论的影响下,碰撞出新的火花,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想要看到的。至此,我找到了社会实践的意义。我们的数据虽然可能不是最准确的,最完美的,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的一定是能够真实反映问题的数据,我们并不是“蚍蜉撼大树”,我们也并不可笑,只要一直有人去做,它的意义就一直延续。
[1]唐任伍,叶天希.中国共产党百年重视民生的红色基因:本质特征、演变历程、发展逻辑和经验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刘建平;刘聪冲.高校红色网络思政教育创新研究探析[Z]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7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