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捏面塑,祥龙迎新年。1月18日上午,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枣庄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滕州西岗镇九龙湾湿地公园成功举办。活动现场热闹喜庆,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拉开了枣庄市春节期间乡村文化旅游的大幕。
一、简介
说到枣庄的面塑技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可以是逢年过节家中必备的花馍,也可以是细腻精致、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或人物塑像,深受大众喜爱。
面塑通常以故事、民俗为题材,《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中的人物形象、百鸟朝凤中的百鸟形象、“磨剪子锵菜刀”等鲁南民俗经典人物形象都成了枣庄面塑师特别钟爱的创作题材。枣庄面塑既有古朴、概括、粗狂、豪放的造型特点,又有长江流域面塑的细致与精美,其中包含了绘画、雕塑、刻印、装饰等诸多因素,都是研究民俗、雕塑、美学不可或缺的实物资科。
枣庄面塑准备工序主要有:和面、蒸面、面团测定、面团上色、搓手油制作、工具准备6个步骤;表现形式主要有:棍式、插吊线式、浮雕式、雕式、微雕式、仿效式等;常用方法主要有:揉、捏、揪、挑、压、搓、滚、碾、剁、拨、接、切、填补、延展等;常用色有:红、白、黄、蓝、黑、肉色等。小小面团在面塑艺人手中几经翻转,展现“七十二变”的技能,总有一种让你眼前一亮。
二、代表人物
王欣是枣庄市鲁南花馍非遗传承人。1995年,王欣与丈夫结婚后,初入婆家被婆婆用红枣、面粉做的“枣山”所吸引,婆婆见她如此喜爱,便将手艺传授于她。王欣学过美术,学习制作花馍自然也顺手。自从在婆婆那取到“真经”后,她便开始学习借鉴各个地区的花馍特色,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便取名“鲁南花馍”。
王欣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的采访时介绍道,“制作面塑每一道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从麦子的筛选、晾晒,面粉的加工,再经过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等九道工序方可完成,制作手法还讲究搓、擀、剪、切、捏等。”二十多年的坚持,让王欣的技艺越来越成熟,在她的钻研和创新下,鲁南花馍面塑成为一种可雅可俗,可观可食的“指尖艺术品”,同时也被更多人熟知和喜爱。
图 1枣庄面塑(图源视觉中国)
三、传承
近年来,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非遗,枣庄市持续推进山东手造·非遗工坊建设,鼓励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活”起来,有效益,传下去。其中,枣庄面塑非遗工坊被评定为枣庄市第二批“山东手造·匠心枣庄”市级非遗工坊。
龙年春节期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当地小学,以制作面塑“祥龙”的方式,带领学生近距离学习非遗技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喜迎新年到来。一块块彩色面团,经过切、搓、压、捏等工序,在学生们的手中,变成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面塑“龙”,惟妙惟肖,喜庆吉祥,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传承面塑的种子。
图 2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图源新华社)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8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