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古韵与现代的融合—西安文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数据科学学院 作者:吴艳丽

千年文脉,流转不息,西安凝聚着中华瑰宝。历史长河中探索,文化传承永继,融汇交融中焕发新生。展望新时代,神州大地荟芳华,文化繁荣在创新引领下,与自信相互激荡,铸就民族复兴的崭新辉煌。

西安,坐落于中华大地,陕西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的都会。作为古老的西周首都、秦朝与唐朝的璀璨之都,西安荟萃了丰盈的历史遗产和人文景观。古老的建筑庄严肃穆,壮丽的古代遗址威武恢弘,而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更是吸引着无数游客纷纷踏足,尽情探寻其中的奥秘。

(1)大雁塔

大雁塔,矗立在西安的大地上,是中国古代文化与历史的见证之一。它以其庄重而壮丽的姿态,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上大雁塔,俯瞰远方,心灵不禁为之一震,仿佛能够超越尘世的桎梏,达到精神的高度。大雁塔,承载着中国古代诗词的美丽与智慧,它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们心灵的寄托。站在大雁塔下,感受着古代文化的庄严与深远,我们不禁被历史的厚重所震撼,被诗词的韵味所感染。大雁塔是一座永恒的灵魂之塔,它将继续承载着人们对美好与追求的向往,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永远矗立在时光的长河中。

大雁塔。吴艳丽 摄

(2)大唐不夜城

千年一觉长安梦。在西安这座城市中,古老与现代、厚重与时尚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大雁塔下,大唐不夜城景区呈现出朱墙金顶、灯火辉煌的壮丽景象,它通过重现唐代的建筑风貌、文化表演和传统手工艺等方式,为游客提供了身临其境的唐代体验。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让人仿佛置身于唐代市井生活的氛围中;星光步道让人领略唐诗的魅力;音乐厅和大剧院则展现了艺术的美妙。这条2公里长的仿唐街道上遍布着各种文化场馆和景点,每一个都有其独特之处,彼此之间相得益彰。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区。吴艳丽 摄

(3)长恨歌演出

骊山脚下、华清宫中,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长演不衰、一票难求,承载着人们对盛唐时期的向往和美好回忆,它让人们沉浸在历史的美丽与情感的涟漪中,唤起着对古代文明的敬仰和思考。壮丽的舞台再现了古代长安城的繁华和辉煌。灯光璀璨,音乐婉转,演员们以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优美的舞姿,将盛唐时期的宫廷文化和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相遇,共同沉浸在这个充满梦幻和浪漫的世界中。

长恨歌演出。吴艳丽 摄

(4)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世界闻名的历史遗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览馆,更是一个窥探古代中国的窗口。除了展示兵马俑本身,博物馆还陈列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解释了秦朝的政治、军事和日常生活。参观者可以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以及秦朝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吴艳丽 摄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不断的更迭延续,赋予了西安大气从容的气度,也造就了西安人不盲从的性格。”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说,西安的文艺工作者对创作有自己的思考和品格,作品中有历史、有现实,更有对未来的展望和永远的家国情怀,“创作内容、形式在持续创新,但创作风骨是代代传承的。”

礼乐声声,文华胜处长安在。如今的西安,带着长安印记,携无尽风华,不断惊艳世人。但在进行西安旅游产业实际调研时,我们发现本市文旅产业存在诸多挑战:

(1)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西安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如兵马俑、大雁塔、城墙等,但有些景点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而其他一些景点则相对滞后。这导致了旅游资源的不平衡开发,造成游客流量集中和资源浪费。

(2)旅游服务水平不高:在旅游服务方面,可能存在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景区设施不完善、交通拥堵等问题,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3)旅游环境保护不到位:旅游产业的发展可能带来环境污染、文物破坏等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造成潜在风险。

(4)旅游信息不透明:游客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可能面临信息不透明、虚假宣传等问题,导致不良的消费体验和权益受损。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1)制定综合规划,平衡发展各个景点,提高滞后景点的开发利用程度。同时,加强宣传推广,引导游客多元化选择,分流游客流量。

(2)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加大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景区服务水平。同时,加强交通管理,改善交通状况,提高游客的出行便利性。

(3)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严格的旅游环境保护政策,并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推动可持续旅游发展,倡导游客文明旅游,提高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

(4)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加强旅游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提供真实、准确的旅游信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解决西安旅游产业调研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规划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加强监管和信息公开,将有助于推动西安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3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普法+调研双向联动 泰州探索地方性法规宣传新路径

为深入推进“法治+本土文化”的普法宣传模式,增强居民对烟花爆竹管理法规的认知,2025年4月10日下午,由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5名学生组成的“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 李天爱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法规宣讲零距离 民意调研解民忧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居民法治意识,助力文明城市创建,4月10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联合东街社区居委会,在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宣传模式走进景区 法治文化融入市民生活

为深入推进地方性法规普及工作,增强市民法治观念,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凤城河景区、人民公园等城市地标,通过“景区+普法”的沉浸式宣传形式……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早茶博物馆里话“标准”——泰州创新“法韵茶香”沉浸式普法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地方性法规普及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融合,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泰州市早茶博物馆,以“法规+文化”的沉浸式宣传方式,向市……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模式:历史保护法规宣传融入名城文化肌理

为深化《泰州市历史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的社会认知度,探索“法规宣传+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3月25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历史文化街区与盐……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普法入村进景区 创新守护“千垛画卷”

为深入宣传《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探索地方性法规普及新路径,近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普法团队走进兴化市垛田街道及千垛景区,开展多形式、分众化的普法宣……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车站:易拉宝+问卷推动条例“声”入人心

为拓宽地方性法规宣传覆盖面,提升市民法治素养,3月15日上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客运车站,面向往来旅客及市民开展地方性法规集中宣传活动。活动聚焦《泰……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泰州创新普法进校园:情景剧+趣味问答助力水环境保护与防溺水教育

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地方性法规宣传模式,3月13日下午,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课题组成员走进泰州市二中附属初级中学东校区,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吴欣怡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湖南科技大学学子返家乡:行之愈笃,知之益明
在这个寒假,我报名参加了“送法进万家”专项普法活动,我深知“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才想牢牢把握住每一次身体力行的机会,去进行法律宣传,将法律带到群众中去,让法律条文不是简单…
数字化改革乘风起,高质量发展东风劲
1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青探智兴梦,数启教子行”社会实践队队员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向老年人宣传数字知识与技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数字化中国崭新的一面。进入21世纪,科技在不断的…
湖南科技大学学子返家乡:深入基层政府,服务民生之盼
湖南科技大学学子返家乡:深入基层政府,服务民生之盼为充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我积极响应团县委号召,参加了这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1月24日至2月8日的这段时间里,我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人…
守望千年的生命之军—参观学习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为了解古代中国的壮丽历史,今日我们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一直以其壮丽的规模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近日,这座博物馆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
亲近自然:走进大山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为此,在社会实践活动之际,我们走进大山包自…
守望千年的生命之军—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为了解古代中国的壮丽历史,今日我们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一直以其壮丽的规模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近日,这座博物馆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
红色记忆:寻访扎西长征遗迹,感受红色旅游文化
近日,为探寻家乡的旅游业发展,我们来到了威信县扎西会议纪念馆以及红军街,感受红色旅游文化。威信扎西纪念馆,里面陈列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衣食住行,武器装备以及有关的长征故事,徜徉其中,感受历史的厚…
“相去万锂”——储能热管理调研团对河北邢台市沙河市电力局进行线下调研
2024年1月29日,储能热管理调研团部分成员前往邢台市沙河市电力局、开展线下调研,企业负责人赵俊光先生以目前锂电池储能散热问题为例,就锂电池储能对新型储能发展的意义、锂电池产业安全性、可靠性的意义及…
再现千年古诗,掀起文化艺术盛宴-长恨歌演出
2023年2月4日晚,在西安大剧院隆重上演的《长恨歌》音乐剧,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震撼人心的演出,再次征服了观众的心。这部由著名导演操刀执导的音乐剧,以杜牧的千年古诗《长恨歌》为基础,将观众带入了一个…
“巨浪精神”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实地参观寻访
中国海洋大学“海心所向”巨浪精神教育实践调研团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实地参观寻访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肩负着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任务。中国海洋大学为鼓励青年学生持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