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有一座明水古城。明水古城并不像乌镇或者古北水镇那样一味地复制古建筑,而是将章丘特色的泉水文化、儒商文化和清照文化融入其中,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发扬地。为何明水古城能够成功出圈火爆起来呢?答案就在这个古城的科技文化交融中。
以北京瑞蚨祥(名商孟洛川)、爆火的“章丘铁锅”为代表的儒商文化与铁匠文化,积淀着明水古城独有的古韵风貌,儒商文化和铁匠文化深刻地融入了明水古城。古城中典雅庄严的建筑、古典民居,以及市井商业气息浓厚的明水大街,都反映出了章丘作为儒家文化的摇篮的历史传承。这里的小吃街琳琅满目,展示着丰富的美食文化,同时也有布坊晾晒的布匹,勾起了人们对古城繁忙生活的回忆。明水古城强调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及商业与文化的交融,让游客在这里能够品味到丰富的章丘特色。
儒商孟洛川与瑞蚨祥:
北京城里的老字号“瑞蚨祥绸布店”,依然安静详和地伫立在前门大街上。散发着挥之不去的历史光辉。他的创始人叫孟洛川,是孟子的后裔。据史料《孟子家世》、《章丘旧军孟》记载,山东邹城孟子第五十五代后裔孟子伦一支,于明武二年迁至山东章丘县旧军镇,后传二十代历经曲折坎坷,荣辱沉浮,兴衰交替至孟子六十九代后裔孟洛川,已从小康平民发迹到名室望族。
一爿染布坊,尽显当年风华。高高的布架上,晾晒着各色印花染布。穿行其中,曾经熟悉的年代、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勾起多少温馨亲切的回忆呀!近旁的展室,手工织布机记载了浓浓岁月稠——唧唧复唧唧,纺娘织布忙,巧手编彩云,峥嵘岁月稠。而以机械化代替手工纺织,则是纺织行业的一大进步,也是章丘纺织业浓墨重彩的一笔。再翻阅历史,当年的“章丘土布”享誉海内外,孟鸿升、孟洛川两代人经营的中华老字号“瑞蚨祥”功不可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总理指定瑞蚨祥制作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这是章丘人民永远的骄傲,已记入史册,熠熠闪光。
历史上的旧军孟氏,章丘世家,富甲山左,并以其“祥“字号买卖名扬四海。曾经的孟氏故居何其辉煌,楼房瓦舍,深宅大院,却毁于战争年代,给后人留下千古憾恨。如今,镶嵌在明水古城一隅的孟家大院,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再现孟氏故居的辉煌,孟洛川宅院冬院、夏院、私塾,以及孟氏祠堂、戏楼、书院等,均体现了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
旧军孟氏,留给后人的不只是商业的繁荣,还有深入骨子里的经商意识,和“家国情怀、兴业使命”的儒商文化企业精神。这也是章丘商业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章丘铁匠与章丘铁锅:
济南市章丘区在历史上是有名的“铁匠之乡”,古有“章丘铁匠遍天下”之说。走进冶坊,先声夺人,我们被冶坊不时传来的“叮——当”“叮——当”声所吸引,来到展室,参观了解章丘的冶铁史。章丘做为“铁匠之乡”,有着悠久的冶铁历史。清朝《章丘乡土志》中记载:“铁工在城乡者十之一二,在外府以及各省者甚多。每年春出冬归,习以为常,无乡镇无之。”民国《山东通志》记载:“唐时铁器章丘最盛,章丘冶山唐时冶铁于此。”
据史料考证,章丘铁匠始于春秋,兴于西汉而盛于唐,历2700多年,并成为我国冶铁中心之一,铁匠技艺相当之高。到清朝,铁匠已成为关乎章丘经济命运的最重要的行业。章丘铁匠披荆斩棘,一路辉煌,铁匠精神遍地开花,成就了章丘的铁匠文化。
2018年2月随着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热播,好多人都被“章丘”铁锅圈粉,然后迅速种草,纷纷求“代购”。“章丘铁锅”火爆一时,这其实不是偶然的。
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一道最简单的清水炒鸡蛋,便能看出其特点,不放一滴油,就能做到丝毫不粘。
章丘铁锅正是在一代代铁匠的坚守下,正在焕发迷人的光芒。“洛阳纸贵,章丘无锅”成为一句热词。
明水古城,未来可期。如今,这座散发着悠悠古韵、浓郁儒商文化与铁匠文化气息的古城,已是站在了世界窗口。她正以泉水文化为背景,以清照文化为底蕴,厚积薄发,蓄力前行,向人们展示其无穷魅力,也等待着更多热爱她的人来解读。
关注“智慧古韵”社会实践团队的后续推文
我们将以“智慧古韵·从科技文化交融看明水古城出圈”为主题
以明水古城为基
以科技文化交融为视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4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