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昔时及时雨,不见今日掌平洼
为了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2024年2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古韵新声,格物致‘知’”社会实践队队员刘哲到达了山东省新泰市龙廷镇北部的掌平洼村,亲身感受先辈们留下的奋斗痕迹和刻苦精神,汲取力量再出发。


掌平洼村位于凤凰山脚下,三面环山,风景怡人。实践队队员与村里老人交谈后了解到,掌平洼村于明洪武初年建村,村子四面环山,中间洼地形似手掌,故而得名。掌平洼村辖6个自然村,全村近400户,1000多人,果林面积更多达1200亩,盛产杏梅、油杏、大樱桃等,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不错的收益。

今天,掌平洼的居民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掌平洼昔日的情况却不尽人意——自建村后至1977年前,掌平洼村里一处水源都没有,灌溉用水完全靠天等雨,再加上耕地大都在山梁之上,土地贫瘠,村里十年有七、八年欠收,村民生活苦不堪言。20世纪70年代后,掌平洼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学大寨”运动,一连奋斗几个春秋,把村里的山坡荒地改造成了梯形大寨田,使薄地变良田。从此,掌平洼村不仅人人有粮吃,还能为国家交上不少公粮。1967年起,掌平洼人民还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开凿了螺旋井一口,彻底结束了掌平洼十年九旱的苦难历史。
螺旋井始建于1967年,完工1977年,历经十年,我们不难想到其中的艰难困苦。掌平洼人民生活本就艰苦,当时又正逢十年动乱,村集体没有公共积累,开凿工作难以进行。这时,支部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制土法炸药、自制锤钎等工具的建议,并发出了“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螺旋井,让老少爷们吃上水”的豪迈誓言。在书记的带领下,掌平洼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工25万余个,开挖土石3万立方米,砌石2万立方米,挖出了井口直径18米,井深26米的螺旋井,彻底改善了掌平洼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人畜吃水,果树良田灌溉的问题,被村民称之为“生

命井”、“幸福井”。
螺旋井,是上个世纪掌平洼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今天,时代赋予了螺旋井精神新的内涵,我们也要将中华民的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谱写出美丽、漂亮、幸福的创业新篇章。
撰稿人:刘哲
古韵新声,格物致“知”实践队
指导老师:孙宇老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5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院徽作为学院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学院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增强学院内部的凝聚力,全面展现文法学院的特色与精神风貌,文法学院于4月10日至16日举办文法学院院……
郭小宇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为深入贯彻落实文明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奉献精神,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于4月27日中午在学院楼A-212教室开展了“文明教育日”劳动志愿服务活动,文法学院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始……
冯云会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教育成果,以常态长效治理确保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
花婷婷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为规范党员发展流程,提升党员发展质量,4月23日上午,文法学院教工党支部于学院楼B319书法实验室成功召开第32期拟发展对象民主评议大会。此次会议由教工党支部宣传委员段洁主持,教工党支……
王寒月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增强师生法治意识,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4月25日上午九点,文法学院组织法学师生通过线上平台参加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第三讲学习活动。本次大讲堂以……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作风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4月24日,文法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于书法实验室B-319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刘松梅主……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4月17日,文法学院教师李婉鑫、马智慧、任多芳、朱雪珂带领学生代表,前往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冯……
王玥忻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4月17日,文法学院教师李婉鑫、马智慧、任多芳、朱雪珂带领学生代表,前往焦作市武陟县乔庙镇冯……
王玥忻 郝晓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