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日到1月27日,我们“行‘鲁’在黄河,青春护生态”实践小队走近山东省泰安市、济宁市等多个社区,围绕“保护黄河”的主题开展了社会实践。通过此次实践,我们对黄河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也对母亲河的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产生了许多深刻感悟。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和生态资源,它的存在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这是在参与本次实践之前,我从书中和互联网上了解到的有关黄河的知识。但亲身来到黄河下游的支流,看到黄河的模样时,我才意识到这些文字有多浅薄。由于长期的经济建设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黄河下游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河面上漂浮的垃圾、河水散发出的臭味、水质的急剧下降……一幕幕是那么的刺眼,让我们无法相信这是曾经那条伟大的母亲河。这些现象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担忧,这也正是我们开展这次社会实践的意义。
亲眼见到黄河的现状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但这仍然只是表面了解,想要得到更加详细全面的信息,自然需要民众的力量。于是我们制作了一份有关黄河的调查问卷,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在群众中收集资料,既借助网络传播让全国不同地区的人们根据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看法进行填写,同时还打印成纸质资料进入社区寻求当地居民的帮助。
从调查结果来看,除了我们看到的明显问题外,黄河的严重污染还带来其他许多弊端,如水资源不足引起干旱,甚至发生盐碱化影响当地农作物的生长;泥沙不断淤积导致河岸溃堤和河道高度变化;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进而导致周边生态环境恶化;水量不稳定,洪涝灾害频发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一部分是由黄河本身的自然条件决定,大部分还是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以想象曾经作为广大地区灌溉水源和城市用水来源、拥有丰富水能资源的黄河竟然会面临水资源不足且水质差的困境,孕育出华夏文明、养活了十几亿人口的母亲河如今已经伤痕累累,向人们发出求救的信号,作为蒙受恩惠的中华儿女,我们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任由现代化建设的洪水猛兽将她吞噬。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让母亲河重新焕发生机!
保护黄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问卷的结果显示,一部分人对黄河当前面临的问题并不知情,还有些人想参与到保护黄河的行动中却不知晓该通过何种路径,这让我们意识到目前社会各界对于此事的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黄河的相关知识做成有趣的科普视频或其他各种形式,扩大知名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呼吁更多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保护黄河的活动,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去护母亲河安澜。
保护黄河,从我做起。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积极参与保护黄河的行动,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同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识相关背景,用创新的思维加大黄河的宣传力度,带动身边乃至整个社会的人们了解到黄河的重要性,从而共同承担起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的开展,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前黄河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也意识到了人民群众对于保护黄河的态度和顾虑,因而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未来我们会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去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难题,为黄河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青年的力量。这既是社会实践进行的目的和意义,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护黄河安澜,我们义不容辞!
(通讯员 周梦宇 孙硕镁 赵春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6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