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非遗传承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许多地区结合非遗的具体特点在探索非遗项目的发展策略。但是随着工业生产和化学染品充斥人类生活的同时,草木染作为最原始的染色工艺逐渐走向边缘化。
为了让草木染重回大众视野,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1月13日,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非遗传承,文化出海”实践服务团在奔赴淄博,探索古法蓝染的奥秘。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身专业相结合,深入了解古法蓝染这一项目,以英语、朝鲜语等多国语言为“路”’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向未来展示中国力量!
外国语学院 “非遗传承,文化出海”实践服务团 图为实践服务团所有成员与赵双老师的合影 拍摄者:赵双工作室工作人员。
《诗经•小雅》记载“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 六日不詹。”可见古法蓝染历史之悠久。学生们参观了草木染展览馆,详细了解了草木染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赵双老师还为学生们讲解了四大蓝染工艺的历史文化,激发了学生们对草木染的兴趣。同时还带领学生们认识古法蓝染染液的制作原料——马蓝,并讲解了蓝靛泥以及染液的制作过程。
外国语学院 “非遗传承,文化出海”实践服务团 图为赵双老师为学生们讲解古法蓝染相关知识拍摄者:刘梓涵
赵双老师将蓝草发酵制成泥状的蓝靛泥,加米酒、草木灰等再与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发酵制成染液。学生们亲自体验搅缸,近距离接触染液,拉进了同学们与古法蓝染的时空距离。
外国语学院 “非遗传承,文化出海”实践服务团 图为学生们体验蜡染制作流程 拍摄者:江增娟
外国语学院 “非遗传承,文化出海”实践服务团 图为学生制作作品 拍摄者:刘梓涵
在未来,赵双老师等草木染传承人想要将这一传统艺术与现代材料和技术相结合,作为独特的文创作品推向市场,吸引更多年轻人目光,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
外国语学院 “非遗传承,文化出海”实践服务团 图为赵双老师草木染个人文创作品《“清”“正”“廉”》展示 拍摄者:盛小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这个传承文化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肩负着守护非遗的责任。我们要用心感受这份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非遗添上一份新的生命力。让这份文化传承的火焰在我们手中继续燃烧,点亮更多人的心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6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