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2024年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以“传承优秀文化,赓续中华文脉”为主题,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国家发展变化特别是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培养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立志献身党和国家的情怀。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组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响应“一起云阅读”的号召,感受经典的魅力。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初次接触到这段文字,还是在读泰戈尔《飞鸟集》的时候。花开叶落,绽放凋零,生与死自古以来都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命题。《我与地坛》中呈现的这两个命题,我想解读为:死亡终将是生命的归途,人固有一死,便不必求死,不如去追寻生的价值,让生命也因为必定到来的死亡而熊熊燃烧。
死是必然的结局,但不妨在生的时光里尽情体味人生百态。在最初时,史铁生观察与反思个人的遭遇,渐渐地看清了个体生命中必然的事实真相。这是在地坛里面默坐呆想出来的,“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自那之后他几乎每天都要来到这里,摇着轮椅走过园子里的每一处角落,在这里度过各个季节的天气,思考着生命的难题。置身于“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人或许就慢慢具备了物我和一的从容,于是“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我认为在这里便引出了“命运已定”的观念,人生不过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残酷与伤痛,似乎都成了无法选择的必然,人对于超越自身力量以外所设定的结局是没有改变的余地的,或许是苦难,或许是死亡。出生已成事实,死亡又是必然,既然无法决定开始,又何必着急结束,那就保持一颗平常心,放心地、大胆地去活吧,没人能够改变死的结局,就用一生的时间去解惑,寻求怎么活的答案。
人生百态,各有千秋,或许有高歌猛进般一路的激昂向上,亦或有颠沛流离般一途的沉郁悲鸣,无论是何种状态,这些都是人生之旅中宝贵的经历。我唯愿能够在夏花绚烂之时乐享人生,坦然接受所该有的际遇,不留遗憾,再沉寂于秋叶的静美之中。世人千万,活着,不是以死亡为目的,活着,是为了尽情地体味生活百态,即使渺小如尘雾之微也能活出真实,活出生命本应具有的价值。唯有如此,我们或许才有勇气以微笑去迎接这最后的“节日”,再悄然离开。
或许是因为死的存在,生被赋予了更大的意义。地坛等待他出生,然后又等待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是的,他来到地坛安放他的灵魂,寻找“生与死”这一命题的答案。在《我与地坛》中,他曾说:“在那些沉淀了各种思绪的日子里,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且不说第三个问题,他携着前两个问题,用轮椅“踏”遍了春夏秋冬里地坛的每一处角落,从每一个地坛过客身上寻找答案。他见证了每到夕阳时就相互搀扶着走来的一对夫妇的中年到老年;看见了母亲在地坛公园里留下的“焦灼”的脚印;结识了每天到地坛唱歌的小伙子……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通讯员 郭俏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99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