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文化方面的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内涵。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社会社会实践队,在寒假期间走访家乡,深入了解地方非遗文化,结合儒家思想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对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伟大飞跃。
胶州茂腔是山东省地方戏曲,流行于山东半岛地区,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在多年的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吸收当地民间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茂腔剧种,以其质补率真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胶州市文化服务中心艺术传承保护科(青岛市茂腔剧团)始建于1950年,2018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
1月24日上午,“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参观学习。其拜访了陈海磊老师。陈老师是胶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也是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与陈老师的交谈中,社会实践队了解到胶州市茂腔剧团不仅在国内人气旺盛,在国外的舞台上也深受好评。胶州市茂腔剧团曾多次赴外演出交流,包括2011年组团赴韩国参加了中韩建交19周年传统文化交流演出2012年参加意大利中国文化年闭幕式暨“欢乐春节”活动等等,在加强内部交流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拓宽传承范围,加大传承力度,不断提升胶州茂腔作为“非遗”文化的知名度。
在排练厅内,社会实践队欣赏了由青年茂腔演员吴凯老师和乔雅晶老师带来的一段茂腔表演。传统的茂腔表演形式在现代新元素的融入之下变得更有生机与活力,在表演过程之中能够带来老少皆宜接受的表现形式,使这一项流传久远的非遗文化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获生机。
陈海磊老师向社会实践队介绍到,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每年都选送优秀青年演职人员赴上级剧团学艺,2013年面向社会招收了茂腔艺术班、秧歌艺术班和乐队人员共计46人。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现在已经成为传承保护中心的正式员工,壮大了传承非遗的队伍。在作品创作上,传承保护中心对于茂腔的传统剧目“四大京”“八大记”进行了整理,排练了《碧玉簪》《拜月记》等剧目,每年恢复排练传统茂腔戏一至两部,新创作茂腔、秧歌小戏一至两部。此外,胶州市还设立了“扶持庄户剧团发展”专项资金,成功开办了胶州茂腔艺术班,培养传承人56名,扶持培育茂腔等庄户剧团30支,培育业余戏曲人才1000余名。同时传承保护中心还定期派遣指导老师赴市各中小学为教师和学生培训排练茂腔。
采访结束后,陈老师带领社会实践队队员参观茂腔展览走廊,给队员们讲解每部茂腔所蕴含的故事。
胶州茂腔深受胶州人民喜爱,茂腔素有“胶东之花”的美誉,而胶州人民也为传承茂腔等“非遗”文化积极努力着,从市政府到乡村(街道),从官方到个人,无不体现茂腔传承的盎然生机。胶州茂腔作为优秀的传统“非遗”文化,正在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茂腔承载着胶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其在新时代的发展具有光明而又远大的前途。
山东胶州曾有民谣唱到:“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台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在指头上。”这生动地描述了流传在胶州一带的地方剧种——茂腔的艺术魅力。
“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社会实践队在经过一天的参观学习后,收获丰富,了解了许多关于茂腔的知识及故事,在学习茂腔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胶州人民的热情好客,朴实勤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05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