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永续利用、惠泽子孙,饮水思源、牢记嘱托……”这是26年前,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到常口村调研时留下的殷切嘱托。如今,习总书记的嘱托被篆刻成村口石碑上的七十二字村规民约,指引着这个闽西北山区的一个小村庄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生态友好的乡村振兴之路。
追随习总书记的脚步,2024年1月28日,闽江学院地理与海洋学院的“笑口常开”实践队来到了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进行实地调研,探寻常口村是如何乘着碳经济的东风,从一个“三无村”逐步发展为“中国碳票第一村”。
图为常口村(来源:三明网)
本次调研实践旨在响应党中央号召,在乡村振兴的洪流之中展现地理专业学子的风采。秉承闽江学院“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实践队伍深入常口村进行调研,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实地访谈当地村民、村委,了解常口村的发展状况,从碳排碳汇双角度,探究碳经济与乡村文旅的有机结合。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常口村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开始新“碳”索,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公共产品增进民生福祉。2021年5月18日,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常口村领取了编号为“0000001”的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村民从中受益14万多元,让村民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把“碳票”变为“钞票”,登上了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会。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充分发挥地理专业优势,调动所学知识,运用遥感、GPS等地理工具,对常口村的湿地、林地及农田的主要碳汇源、碳排源进行测算。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积极了解当地村民对常口村林地碳票项目的参与度、接受度,归纳总结项目发展过程中的挑战与问题,结合测算数据,提出了多条促进碳汇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积极践行闽江学院“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
图为实践队员走访常口村
图为实践队员在常口村的合影
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常口村百姓能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享上生态福,离不开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常口村林地碳票项目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塑造现代化农村的强大推力,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带来了全新视角的思考。通过本次调研,实践队员们深刻意识到,“双碳”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事业空间广阔、大有可为,广大地理学子要沉得下心、久久为功,积极投身乡村农文旅,把这支绿色发展的山水欢歌唱响亮、唱动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09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