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安庆2月23日电(通讯员 冯伟巍)为深入了解安庆历史文化,更好发扬和宣传家乡文化,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实践队员冯伟巍在2月22日来到了安庆博物馆,前后参观了古代厅、现代厅、钱币厅和安庆记忆厅等,通过时间变迁和特色文化来全面了解安庆。
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全市总面积13589.9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是邓稼先,陈独秀,张恨水等名人的家乡,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
首先实践队员来到古代陈列馆,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自古就是军事要地,为兵家必争之地,周代列土封侯,春秋割据
称雄,战国中原逐鹿。彼时,安庆地域属于“皖国及群舒地”,为吴楚相争之地,先属吴,后属楚,吴楚分疆,地势险要。馆内还运用了全息投影,有声讲解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来为我们全面生动揭开安庆历史的神秘面纱,感叹宜城安庆历史的厚重感。
图为古代陈列馆内安博镇馆之宝战国越王丌北古剑。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冯伟巍供图
随后实践队员来到近代史馆,这段历史对我们来说是最接近的最熟悉的,也是最悲痛的。作为历代以来的重地,安庆自然也是经历了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改变国家命运的大事件。清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和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二百余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一座座雕塑,一幅幅照片,一卷卷史料的镌刻,无不在诉说着安庆这座城市的伟大和奉献。实践队员在参观的同时也被所展现的一个个伟大人物所吸引着,作为他们的后人,他们这一代人当继承和发扬前人精神,维护那矗立起的丰碑。
图为近代文明陈列馆进馆时的雕塑。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冯伟巍供图
走出近代馆,穿过一弯阶梯,一个更壮大的场馆展现在队员面前,是安庆记忆馆,这个场馆用几乎原比例搭建模型,为我们全面展示了上个世纪安庆城市井街道的样子,街上是各种老字号安庆本土品牌的店铺,再往里走去,还给我们展示了那时城区居民的家居场景十分真实,还原度高,里面的各种家具和物件大多也是真正使用过的有温度有历史的。
最后实践队员来到了博物馆内的特色展馆,安庆黄梅戏博物馆。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安庆这片土地上绽放出绚烂的色彩。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见证了黄梅戏的成长与发展。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却在安庆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安庆的地理环境、人文氛围以及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为黄梅戏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历史的长河中,安庆黄梅戏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创新。从最初的民间小调到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目体系,黄梅戏在艺术上不断突破与进步。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以其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感人的剧情吸引着观众。展馆向外展出了戏服、曲目、发展历程等,对安庆这一
特殊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如今,安庆黄梅戏已成为安庆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安庆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骄傲。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实践队员对安庆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认识,也同时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将继续为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贡献自己力量。
图为黄梅戏展馆内安庆本土近代知名黄梅戏剧家严凤英展图。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冯伟巍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在安庆记忆馆中的牌坊前。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冯伟巍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在博物馆入口处的合影。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冯伟巍供图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09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