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给我推荐了一部以心理学精神分析为题材的黑白电影——《Spellbound》。很巧的是,又在影视鉴赏的课堂上见到了,而且老师的板书和讲解让我更能理解电影情节。
说实话,陷入电影情节之中是始于男女主的颜值,温柔且坚毅的彼特森医生和帅气有型的爱德华大夫,他们一出场就让黑白片有了主角光环。电影中的悬疑风格使我无法离开思考,疑点随着剧情发展慢慢出现。电影中西班牙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让电影的片段更显经典,让我在陷入电影情节的同时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让我记忆深刻:“每个女人都是天生的心理分析师但一旦恋爱,则会变成最典型的病人。”不知道此时的我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不应该是惭愧,也并未觉得幸运亦或是不幸。我一直很向往一段精神互通、彼此理解的感情出现,并不急切但的确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是否顾虑太多,使得自己的防备心和所需要的安全感过重。在我看来,中国人相较于西方许多国家而言,表达感情的方式普遍比较含蓄,而我是含蓄人群里更加含蓄的一类人。当我看到爱德华丈夫向彼特森医生表示自己的爱意时,作为一个观影人员都会觉得被爱意包裹,但也许是因为彼特森在爱人和医生两种身份之间来回切换,好几次两人的甜蜜瞬间,都被她的职业习惯打断。彼特森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来回切换,当她过于感性时,我会认为她是一个实打实的“恋爱脑”,而当她过于理性时,我又会为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而担心。
其实,与其说是担心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发展和相处模式,我觉得我更多担心的是我自己之后的感情状态。我一直认为,感情不需要门当户对,但需要势均力敌。因为对于我个人而言,能够吸引我的从始至终都是几乎和我站在同一平台上,并且会有自己的闪光点的男生。但毫无疑问,每次即使我们会站在同一平台,我还是会希望首先增加自己的闪光点,让对方看见并表示,但每当我的闪光点增加、能力提升,对方散发的光点似乎就会减弱,所以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男孩子。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才发现,理性且坚韧的女性就算眼里满是心爱的那个男人,也会在心里做些许的权衡,也会有自己的是非对错。虽然我不认为爱情应该居于首位,但美好的爱情的确会让两个人变成更好的自己。看见爱德华大夫之后的彼特森医生眼里装满了星星,不再是她的助手和患者此前说的高冷的冰山美人,爱德华医生也因为遇见彼特森医生从童年和成年后的痛苦记忆中解脱,摆脱了不属于他却差点背上的罪名和牢狱之灾。
此外,除了感情,我也看到了心理医生和患者的相处状态。令我惊讶的是,彼特森医生对于患者,并不是简单地告诉患者“你有病”、“你需要治疗”,而是从患者角度出发,为其解困。心理学一直是我很感兴趣也尝试多多了解的一门学科,因为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坚信理性应该高于感性,但在了解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之后,我发现,将直觉作为指导工具,辅以客观事实并不代表主观态度地分析和联系,是正确认识事物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11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