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验之旅”
手拉手实践队2024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白玉婷(生命科学学院2302班)
作为师范院校的一员,我们的绝大部分选择是考教师资格证,进入学校,当一名老师。而为了当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必须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保持耐心;必须拥有正确且广泛的专业知识,以防误人子弟;必须克服胆怯,能做到在许多“观众”面前侃侃而谈,自信地展示自我教学能力,能在众多人面前进行流利,富有逻辑的讲课。为以后的工作积攒经验,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园丁”做铺垫。所以,这个寒假,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社会调查活动——加入手拉手实践队。此次实践活动,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多。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参观了我校的动物标本馆,二是去给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关于细胞结构的科普讲解,让他们爱上生物,爱上科学,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在参观标本馆活动中,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其中不乏有常见的青蛙,蜥蜴,蛇,鹰,鳄鱼……还有青蛙,鱼等动物的骨骼标本,更有珍稀的中华鲟,老虎,双角犀鸟……我们的讲解员更是拥有丰富的知识,讲解员们的讲解不仅深刻而通俗而且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比如蝴蝶在光下呈现不同色彩的原因有三:一是蝴蝶翅膀上有无数微小不同颜色的鳞片如屋瓦般有序的覆盖着,于是构成了蝴蝶翅膀多样的花纹。二是蝴蝶翅膀上的鳞片在光下产生折射,反射和绕射等现象,以此产生不同闪光效果。三是鳞片本身含有的色素颗粒,色素可以吸收部分光波而反射其他光波,从而产生不同色彩。在进行科普讲解中,这一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了解到很多闻所未闻的生物,看到了完整的动物骨骼。而且让我学到如何讲解一个动物从哪些方面着手。为了更好的扮演“老师”这一角色,我们需要提前备课,组织语言,梳理知识点,疏通内在逻辑。思考如何讲解,才能让知识进入他们的大脑,并“消化”,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能量”。思考他们所学相关知识与我们所讲内容的关联,以及面对不同受众,需要怎样不同的讲解方式。这让我懂得如何“高效的思考”:思考问题,要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角度思考。
在课堂上,学生们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很是积极,举着手争先恐后的争抢回答问题。不等“老师”点名,都叽叽喳喳地回答问题,像煮开的水,唯恐“老师”听不到自己的答案。教室后方的老师双手环胸站在那儿,面带微笑,环视教室四周,一脸欣慰地看着她的学生们。忽而,一脸严肃地审视着讲台上的“老师”,似乎检查教学进度的教导主任,严厉且可怕。这一目光使得“老师”有些紧张,而第一位老师的讲课方式,语言较为平缓,没有任何修饰,只是平铺直叙。学生们有些不适应,面露迷茫之色,不知道如何回答。“老师”面对这一情况也有些无奈,似乎是不知道如何解释,能更贴切,让他们更好的理解细胞结构。这时另一位经验稍微丰富的“老师”上台了,她将细胞壁比作抵御外敌入侵的“城墙”;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的“卫兵”;线粒体是能量供给站,是细胞的“粮仓”;液泡是储藏“粮食”的地方……运用比喻手法,通俗易懂地为学生们更好的讲解了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终于,同学们恍然大悟,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了灿烂的笑容,预示着这节课的成功。讲课结束后,开始了同学们的手工制作课程。同学们用分得的彩泥,一点一点的捏出充满奇思妙想的细胞。不乏有同学捏出和标准答案相同的作品,也有不太相像的奇奇怪怪。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以热烈掌声欢送队员们。在楼梯间还有热情洋溢的同学向我们招手,问候:“老师好!”这一刻,欣喜的感情无以言表,这让我体会到这种欢喜与快乐。从这一实践活动中,我懂得身为“传业授道解惑”的老师,面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在语言方面应该因材施教,找寻合适的方法,才能有所成效。并且让我知道成为教师的意义在哪里——不仅是“教书育人”还是“传承、教育”的一种方式,这就是老师们的最大满足感。老师们总是希望:我的学生或是能比我厉害,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传承自己半辈子奋斗的事业。或是自己能在学生确定目标、追寻梦想、实现梦想或是自我价值的路上起到一点作用,为祖国的未来培育接班人。无论成就大与小,只要光明正大,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满意,感到幸福,这就足以让老师肯定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我身为未来的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之一,我很荣幸能参加这一活动,提前对老师这一职业进行体验。我一定会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竭尽所能关爱每个同学,为他们的未来添砖加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11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