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学院开展“过新春佳节,传非遗经典”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一幕幕欢快盛大的场景在全国各地上映。在2024甲辰龙年新春来临之际,深蓝学院“返家乡”实践团的成员回到家乡参与以“过新春佳节,传非遗经典”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或实地学习、或参观调研、或宣传讲解,增强青年的文化自信,于滚滚向前的时代华章中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族——桦树皮画刻出脱贫攻坚之路
2024年1月25日,庄澜同学在猎民村村支部工作人员介绍下了解了鄂伦春族的下山故事和手工艺品,他说:“我们所在的猎民村是鄂伦春民族领袖人物贵德布和“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葛畏列的故乡。”党和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进步与发展,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尽力而为,推动各项帮扶政策扎实落地,取得实效,群众生活得到改善摘掉“贫困帽”,奔向小康新社会。
而后村支部向她展示了鄂伦春族特色工艺品“撮罗子”、“桦树皮画”、“狍皮手套”等,其中桦树皮画被国家认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我国北方特有的一种工艺品,以中国山水为画,将白桦树上剥落的树皮作为原料经过艺人的精细加工制作而成,以此产生典雅、高浮雕效果的精美树皮画。优秀的文化需要互相交流,工作人员提到最近爆火的被哈尔滨请“下山”的鄂伦春族中有很多人正是从当地过去的,中央大街之行后我们邀请了朝鲜族朋友来到鄂伦春做客,之后跟随朋友到达延边进行文化交流,了解朝鲜族文化,从而实现民族交融、民族一家亲。
(上图为桦树皮画)
台江县舞龙嘘花——龙灯舞出苗汉文化结合之途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开始,贵州省台江县群众就准备着手编扎龙灯,举行一场场盛大的拜年表演仪式。张玉丰同学出身于台江县朗等村,身为苗族的他每年都会参与当地“舞龙嘘花”的活动,今年他作为深蓝学院的一员第一次带着“任务”回到家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观摩调研这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文化习俗。每年每个村和社区都会有一条村民手工制作的龙灯,初七开始每家每户拜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天下太平。等到正月十三时街上便会有舞龙嘘花的表演了,元宵是最热闹的时候,村里的青年用整节楠竹或棕树挖空后制成筒,再往桶内添加火药钢砂等易燃物品,燃放时场面盛大而惊险,在一片电光火石中将新春佳节的氛围推向高潮。
返家乡——传统文化盛装新春佳节
这个寒假,“返家乡”实践团的七名队员们回到家乡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展开实地采访,街头调研,力求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旋律在广大群众中的传唱度,如泰山非遗打铁花、川剧变脸、川江号子、水晶雕刻、青石雕刻等。
撰写//周心睿、庄澜
拍摄//庄澜、张玉丰、郝修然、周心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1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