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保护文物就是传承中华文明。亳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它不仅是3700年前商汤王的建都地,还是道家、曹魏、中医药、白酒四大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本社会实践小组将以亳州市的文物保护现况为起点,探寻文物保护的应有之道,以实现亳州市文物创新性保护与创造性发展为目标,为中华文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为了具体了解亳州文化保护现状,并能更好地为亳州市文物创新性保护与创造性发展献策献力,本社会实践小组会从景区考察、学校宣讲、问卷调查与负责人采访四个方面开展实地调研。
景区考察
亳州市现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88项。为了切身地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气息,同时也为了深度了解亳州的文物保护现状,踩着一月的尾巴,小组成员一同来到亳州,前往各个文化遗址进行调研。
1、亳州博物馆
1958年,亳州博物馆开始筹划,经过一系列变迁,如今的亳州市博物馆于2009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博物馆的游览路线以时间为线索,从石器时代到近现代,分为《涡河文明》《商汤都亳》《道源圣地》《汉魏风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和《近现代亳州》七个专题。在文物展品类型丰富且跨度较大的情况下,博物馆通过投影、电脑模拟、触摸互动、街道复原等技术,结合历史文献、插图、人物雕塑、文字说明辅助展品以及灯光的运用,以丰富的表现手法,让死板的文物活了起来,直观地向观众展示了亳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除了将文物结合新技术进行创新性发展以外,博物馆还十分注重文物保护,在规章制度上,建立了《库房安全保卫制度》《藏品保管工作人员职责》《库房管理制度》等多项保护制度。同时博物馆在展柜中安装温度湿度监测设备,防止文物受环境影响而被破坏,在游览路线旁边也有许多必要警示牌提醒游客文明旅游。
2、曹操运兵道
曹操运兵道又称曹操藏兵道,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内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分别通达城外。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地下大型军事设施。
谯望楼是曹操运兵道的入口,景区在谯望楼内设置了一系列文化展示厅,详细地介绍曹操生平与成就,让我们在前往地下运兵道的过程中便对其建设背景与三国文化有了充分了解。
而展厅中并不仅仅只摆放着冰冷的文物和无声的文字解说,内部也设置了许多交互式设备,让游客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国时期的历史魅力。
之后小组来到了曹操地下运兵道,运兵道纵横交错,结构复杂,在游览这座地下长城的同时,随处可见对于各种设施与背景的介绍说明,在了解这些结构之后,我们为古人在军事上的智慧而惊叹。
在文物保护上,景区也没有忽视,运兵道作为一个建筑型的文物,其特殊性在于其处于市区的地下,且延申范围广。2004年,运兵道由于市区排水系统而遭受损坏,地下运兵道进行了维修,后续还进行了改造与扩建,完善照明供氧防水等功能。
3、花戏楼
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因其砖雕、木雕、彩绘多以地方戏曲折子戏为主要内容,所以俗称花戏楼。
花戏楼景区范围远远不止于大关帝庙,当地文化局为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对花戏楼景区进行扩建,复建了周边的文化建筑,如咸宁寺。
除了建筑物的复建,当地文旅局还基于建筑本身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一系列扩展,包括中医文化,戏曲文化等。
在文物保护上,当地政府特别设置了花戏楼保护范围,并且对花戏楼建筑进行了多项修缮,并且在消防,安防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与巡查。
学校宣讲
亳州地处涡水之滨,中原腹地,为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带,周边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亳文化,在亳文化体系下,包含着诸如曹操运兵道、涡阳天静宫等历史遗址。但与之同时,亳州市文物保护建设仍存在总体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基础设施不足、人才储备不足等方面的不足。为了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亳州文物保护与发展情况,社会实践小组开展了返校宣讲亳州文化活动。
在宣讲的过程中,我们向学生们介绍了亳州的辉煌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措施。介绍主要政策支持、景区落实、社会宣传三点出发。
在政策支持方面,亳州市发布《“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文物保护和创新发展的政策方向和主要措施。
在景区落实方面,亳州市的文物遗址、博物馆等,贯彻落实亳州市政策精神,陆续加强对于曹操运兵道、涡阳天静宫等景区的保护工作。
在社会宣传方面,亳州市通过亳州市文体局官方微博、公众号以及相关活动的开展,将文物保护的措施传递开来
与之同时,我们也向学生们讲述了亳州文化建设的薄弱点和我们社会实践小组成立的目的与价值。为了推动亳州市文物创新保护和旅游创造发展,我们团队会通过实地调研,在实践中去深入了解当前亳州市文物保护与发展的现况及困境,并结合亳州市文化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措施,为亳州市文化建设贡献青春活力。
负责人采访
安徽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为了更好地了解亳州文物保护与发展情况,社会实践小组组长郑浩林通过线上电话采访了安徽省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卢鑫。卢主任在采访中和我们分享了亳州市文物保护的相关措施和文物保护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对亳州市文物创新性保护与创造性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Q:能否请您分享一下亳州市文物保护的相关措施?您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A:亳州市通过“五经三纬”工作法使当地文物保护焕发新活力。近年来,亳州市深入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聚焦基础管理、古建筑修缮、考古发掘、安全治理、活化利用五大方面,突出文物保护、管理、利用三大能力提升,精细织密文物工作“五经三纬”,不断推动新时代亳州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Q:在您看来,亳州市文物保护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您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
A:亳州市文物保护最需要关注基础管理、古建筑修缮、考古发掘、安全治理、活化利用五大方面的问题。为此亳州市要坚持强基导向,使文物基础工作迈向新台阶;坚持谋划为先,使文物保护项目展现新作为;坚持服务大局,使文物考古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底线思维,使文物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坚持共享发展,使文物活化利用取得新成效。
Q:在您看来,亳州市文物能否进行创新型发展?或者该如何进行创新型发展?
A:亳州市文物保护需要进行创新型发展。
在文物基础工作方面,要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基础管理,突出抓好文物资源调查登记,业务培训、普法宣传、队伍建设等工作,文物保护利用基础更加坚实。
在文物保护项目方面,要坚持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按照“前期谋划一批,编制储备一批,开工实施一批”的工作思路,分类分批推进文物修缮保护工程。
在文物考古工作方面,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新时代考古工作。
在文物治理能力方面,一是强化文物安全责任,市、县(区)、乡镇、文保员四级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全面落实;二是强化安全治理能力提升,扎实推进各项专项安全排查整治行动;三是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坚持重点文物场所常态化巡查与节假日、汛期等阶段性检查相结合,不断健全日常监测、隐患排查、设备养护、应急管理等文物安全防范机制。
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要坚持人民立场,深挖文物价值内涵,制定《亳州市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方案》,推动文物工作向民心工程转化,文物活化利用不断深化。
Q:在您看来,是否需要关注对大众进行文物保护措施的宣传?您认为如何宣传更为有效?
A:亳州市文化创新发展需要关注对大众进行文物保护措施的宣传。一方面,全市各类博物馆和纪念馆突出主题,每年推出“战斗的史诗·光辉的历程”“亳碑学堂”等各类展览和社教活动20余个。其中,亳州市博物馆组织开展“博物馆欢乐奇妙夜”“我在博物馆画文物”全省青少年绘画大展等成为文物利用优秀案例。另一方面,我们要主动融入地下文物资源合理利用,加快考古成果转化,如编印《亳州考古(2018-2022)成果集》,举办“喜迎二十大——亳州最新考古成果展”,探索“公众考古+”实现路径,开展考古发掘现场展示,场馆专题展览等活动,公众获取历史文化滋养的途径不断拓展。
时光飞逝,2023年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文物保护与发展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工作,使命在前,重任在肩,任重道远,但承载着光辉文化的文物必将会代代相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18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