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现在,却迷上了已经屹立多年的你。”
当我们漫步在天津五大道建筑文化群和北京古建筑群里,抬头凝望,细数着这里的每一处角落,赞叹着每一处精致优美的建筑。树荫和阳光交织下,我们闭上眼睛,呼吸着这里的空气,仔细聆听不知道哪里来的沙沙作响的声音。仿佛能够感受到它所见证的历史和不平凡的经历。
有人说:“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在全世界伫立的本钱”,而我们国家恰恰就具有这种深厚的历史底蕴,当然有着辉煌的也有着屈辱的,而历史里面的文化碰撞、融合、以及冲击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建筑文化的交融。为了可以更好的聚焦文化符号,促进民心相融,推广建筑文化,树立中国形象,合肥工业大学赴津京一带一路推广建筑文化调研团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调查和走访,推广和调查不同的建筑美。
“在路上”
意气风发盛夏出征
八月,枳热的季节。我们背上行囊,来到了天津五大道和北京古建筑群。在这里,我们既见到了西方建筑文化风格的冲击,也看到了中国历尽百年的历史厚重感。在强烈的对比同时,在工作人员介绍他每一栋建筑的细致时,我们不由得静静伫立,仔细聆听。感受着这身边这一个伫立了很久但从不过时的中国符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们总在感叹若只如初见,该会是怎样的现在。而建筑的独特就在于:无论什么时候,你和他都是只如初见。他都在那里,静静地见证着历史,展现着历史的厚重。我们不由得被其深深吸引。于是我们拿起单反,迈开脚步,走上征途。我们不怕疲惫,不怕辛苦,只为探求他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对于中国形象该会是何种存在。
深入人群坐实调查
为了更好的进行调研,我们把建筑文化和中国一带一路形象问题整理成了一份问卷,在天津五大道、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博物馆、天津历史博物馆、天津团市委、北京语言大学等多处地方进行了采访调研和取景,通过大量的数据以及采访和访谈,我们更好的了解了不同人群中对建筑的不同理解,每个人在感叹中国形象愈发愈来强大的时候,也勾勒出来了对中国的不同印象。兜兜转转,感触颇深。
在北京语言大学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
缅怀历史展望未来
“一个国家要想富强,首先是身体要搞上去!”
在那个缥缈的年代里,国家存在危亡之间,而这时候国人的身体素质更是差人一截,为了拯救现状,当时的许多先驱者们开始放眼在中国人的体质增强,于是乎,一大批富含历史气息的体育建筑也就相继建成,而民园广场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于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天津体育博物馆,随着工作人员的热情介绍,我们跟随他来到了两个展厅。在他的耐心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很多为了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比如张伯苓,王正延,董守义等。有趣的是还有一位老先生既是篮球运动的开创者,同时也是一名建设了民园广场的设计师。并且民园广场的设计图纸是这位老前辈从欧洲带回来的。实为有趣。时光荏苒,虽过百年,但他依然伫立在那里不摇不摆。并作为一个特殊符号记载了特有的中国历史。
工作人员在讲解体育博物馆的展品和历史
在天津体育博物馆留念
愿你归来尽是花开
在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调研后,我们又累又开心着。因为当我们问及别人他对中国形象的理解时,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中国,棒!”是啊,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步步走来。有过低谷,有过挫折,但终于唤醒了这一头沉睡了百年的雄狮。改革开放,港澳回归,一带一路。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综合性大国,中国形象也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也越来越被世界所熟知,而建筑作为历史见证者,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伫立。在发展日益加剧,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我们或许应该静下心来,在历史的长河中走一走,看一看这些安静了百年的历史见证者,感受中国的日益强大。几天的调研使我们受益良多,在推广的同时也坚定了自己。而在以后的路上:
愿我们的团队成员归来也带一身花香,高举火把不灭理想。
也愿我们的国家在发展的路上,尽是花开。
(合肥工业大学“一带一路”中国形象赴北京天津推广中国建筑文化暑期实践团队
宁拓宇 马玉佩 卿映荷供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1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