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之前,有憧憬、有好奇、有兴奋;身临其境,有沉重、有无奈、也有新生的希望……但从始至终,我从未后悔有这遭非凡的人生经历。
去之前,我心里清楚这是一次独有意义的“旅程”,按照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只要是对的事、只要我决定了要做一件事,家里人一定会同意的,但我从未料到,他们竟都不赞成,尤其是老妈,自从跟她说了这件事,头一遭一本正经主动给我打电话,大谈特谈,给我一种担心辛辛苦苦养了近二十年的猪丢了的感觉,妈说,对啊,一百多斤呢,我只得强调“妈,你家这头猪是有思想的好不,不是一般的猪”,好说歹说,老妈总算放宽了心。
跟朋友说,青年同胞,没有这么大惊小怪,多是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观望,只有一位朋友的朋友,她并不赞同这种短期的支教,她认为当下大学生支教已经成为大学生锻炼自己的一种形式,对当地的孩子并没有多少好处,而当地更需要长久的老师,如果是经常去看那里的孩子还好些……她说的固然有实情,但我并不这样想,我认为,任何雏形的事物都有不完美之处,既然它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好的,那我们就有把它继续做下去的必要,就像现在很多我们已经离不开的软件甚至是手机,它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完美,也是经过了研发者们千千万万个日夜的钻研与雕琢才达到今日的辉煌,支教的现状,可能各地都存在着不一样的问题与矛盾,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弊端就不去做。当然行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重蹈覆辙,而是尽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去新的尝试,哪怕有一丝一毫的效果,哪怕影响了一个孩子,那都是值得的。况且,没有亲身经历,你并不知道,孩子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有多少排斥这种支教,他们排斥支教中的哪一环节哪一方面,如此怎能进一步推进它的发展?
总之,去之前,是种种向往与憧憬。我个人喜欢英语,英语成绩和口语还可以,温习了口语书,想着能在英语尤其是口语方面发挥一些作用……
20多个小时的火车,一个小时的客车与山路,我们来到这片曲折起伏连绵不断的土地,从小生在沿海,山是郁郁葱葱的绿,海是广阔无垠的蓝,曾经嫌弃济南的山光秃尽是裸露的岩石与杂草,来到这里,唯见漫山遍野的黄土与干燥的梯田,只有头顶,是仿佛伸手可触的深邃的蔚蓝与大团大团柔软恣意的绵白……零散稀疏的住户,完全不像我们那儿大片大片的村民聚居,这里的村落说是村落,给我一种与世隔绝的寂静与安宁。
初见。在教室里,大概有四十来个孩子,上至初中下至幼儿园,都是皮肤黝黑,仅脸蛋儿带着一抹红晕,衣服大多是黑乎乎,鞋子各色各异,最有七八十年代的时代感,惟有一双双眼睛,黑得发亮……大家端坐在课桌前,有的拘谨、有的紧张、有的严肃、有的好奇、有的腼腆、有的冷漠、有的兴奋……
上课第一日。我记得自己从为什么学英语切入,讲得是理想,引导他们考虑自己的未来与方向,第一天第一堂课,真的很腼腆,整节课下来,没有一个人发出一点声音,除了下课时同意回去考虑自己的理想,几乎没有任何的回答……
接下来的几天,陆陆续续又来了很多不同年级的学生,临近村落的高中生也来了好几位。直到第四五天时,数量翻过一百,做饭、上课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人员有限,不得已,我们只得贴告示人员已满,拒绝接收新的同学。刚开始我一直觉得再多几位同学也不是问题,但不到一周,隔三差五的摔倒受伤、墙上涂鸦、墙体裂缝等等问题,我才意识到,或许数量着实是一个大问题。
人数过多,年级杂乱,分班、排课,英语课上,征询大家意见,是按课本继续向下来,还是扩充新的更实用东西,出声的毫不迟疑地都选择继续上课,沉默的貌似也没什么异议。而此次甘肃之行,我最后悔的,大概就是按照他们的意愿或者说是习惯,继续上课本而放弃教音标。接触的从四年级到高一,越往上,整体口语越发尴尬,成绩亦然,由简到难,劣势与弊端才越发明显。如果我从一开始,就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地向他们讲述音标、口语的重要性,让他们有选择的欲望与机会,是不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更有帮助?现实依旧是只有现在和未来,两个多周的课程,我仅说自己教的英语,虽然为各个年级上了不少单元,但我觉得,甭说对他们的其他方面的学习了,就单对英语一科,恰如那位朋友的朋友所说,对那群孩子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益处,只不过是早上课和晚上课的区别,以后的英语学习,好的可能还会好吧,但差的,没有特殊情况,一般还是差的,我没能把一套很好的英语学习工具交给他们,没有真正的帮助到他们……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孩子。来之前以及来的第一天,孩子们在我们所有人的眼中,都是祖国鲜嫩的花骨朵,纯真质朴的存在,是未来社会的希望。一周之后,大家混熟了,孩子们也放开了,我渐渐发觉,其实不论哪里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他们天真烂漫,但他们也会成长,受环境影响。有的孩子,天性好学向上、家境好、父母善,由内而外散发着稳重干练的气质,有的孩子朴实敦厚、认真细致,虽不聪明且还内向,但认真起来也很优秀,还有孩子,聪慧过人,本性其实都是好的,但言谈举止之中,染上了周身环境里世俗里的一层污浊,也还有孩子,不聪明且特别调皮,几次谈话下来依然我行我素……这同我们这边的孩子是一样的,只不过自身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同一地区不同孩子的成长也不同罢了。
在甘肃这半个月,对于教育,以前的很多想法都变了。特别是对于学校,以前总想着学校要更开放、更现代等怎样怎样,对于学生才有更多更好的结果,现在,我觉得教育不再是学校一方的重任了,家庭有着同学校一般的甚至远超学校的重任,再其次是我们最常接触的各方面的社会,不论媒体平台还是普罗大众。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这些对于我们特别是正在成长发育、建立完善自身价值观的孩子们来说,影响得潜移默化,无形之中,有些东西会生根发芽,可能成长为一片绿荫也可能是扭曲与凋零,孟母三迁,只适合有经济实力的个人,大方向小从个人大到全社会的从上到下的对于正能量的温和的宣传、引导以及对于优秀精神文明的弘扬、继承,对于教育的发展,或许有着更大的益处。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做事的人。
团队。从上学至今,一个班级、一个小组,集体,除了运动会比赛之类的活动,对于团队,我的认知或许只是一个称谓,但这次甘肃之行,团队,才在我的脑海里拥有了一个高于字面真正意义上“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的含义。短短的半个月,大家一起经历了很多,受伤、生火、做饭、生病、开会、打水、上课、组织活动、出游……有忙碌、有焦虑、有担心、有烦心事,但更有相互的鼓励、支持、安慰、关心与照顾,十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十一位“生死之交”,一生一世难以磨灭的记忆。好朋友,一生一起走。感谢有你们。
最后,还是那句话,甘肃之行,不曾后悔。这期间,不论对于支教、对于教育,有怎样新的认知,有一点从未变过,不论我的专业、我的现状如何,我未来的工作,一定与教育相关,可能支教的弊端与不完美我只见了冰山一角,对于我们当下的教育我尚不能做些什么甚至有所帮助地说些什么,但我很高兴,我不是只能吐槽,而是真正地走在路上,尽管有风有雨,沿路的风景人物不很美丽,但是,我知道终点的模样、终点的方向。我会继续走下去,一直走下去。相信,路上会有更多的你们。加油!
2017.8 曲小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