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得传承,乡村振兴谋发展
在2024年的寒假,我很荣幸加入了经济学院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在实践过程中,我与其他队员一起完成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工作,我们不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也在实践中共同丰富思想,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为了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路径,以及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积极响应“十四五”文化与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的要完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实践队于2024年1月11日前往山东省高密市聂家庄泥塑进行探索研究。
在社会实践的准备阶段,队长确定好实践主题、实践地点,组织我们对活动进行计划和筹备,我们共同商议了调查问卷的内容以及活动方案。充分的准备让我对这次实践充满信心与期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在传承者聂东传老人家的访谈经历。我们在聂老人家的带领下欣赏各种各样的泥塑,他向我们介绍不同图案的来源及意义。看着眼前如此精细的作品,我深深感觉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在我心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它们在一次次的传承下最终汇合成历史文化的长河,像黄河般生生不息,给人精神力量。我觉得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它本身,更应该是它带来的文化信心和我们国家日益增强的文化软实力。
我们走进大街小巷对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最深切的感受是村民们对泥塑等非遗文化发展的支持,但是其中也不缺少担忧。谈及保护与传承问题,他们急切的语气和神态中反映出来了缺乏年轻人这一问题,呼吁着更多新鲜血液注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中。近年来,我看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外出工作,因此,非遗手艺越来越难以传承。我内心想:现下保护和传承人才匮乏,专业知识欠缺,这是当前基层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探究之后我们得出,想要解除这一障碍,需要让大众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鼓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群走进这一行、爱上这一行。同时,要组织建立好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留得住才发展得开,传统的技艺匹配上新鲜的血液才能代代传承。
聂老人家亲自上手,为我们展示精湛的泥塑制作手艺,一笔一画其中不仅仅需要熟练的技术,更需要一颗热爱与坚持的匠心。经过同意,我们也怀着激动的心情上手尝试了手绘图案,尽管画笔握在手里时每一步都小心翼翼,但是仍然画的歪七扭八,和展示架上的作品无法较量。从那时起,我才真真正正的了解了这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是为我国的文化瑰宝而骄傲。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也蕴藏着诸多机遇。与聂老人家交流后我们了解到,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非遗文化正在进行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新媒体宣传等方式,高密泥塑相应的带动了当地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在高密市聂家庄村,村民们几乎都会制作泥塑,并且把售卖泥塑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由此可见,泥塑文化带给村民的不仅仅是文化信心,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也让我更加明白,文化从来不是浮于表面的东西,文化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可以赋能乡村振兴。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了解,文化自信也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领悟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从实践中学到了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增强了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非遗文化发展,我们始终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47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