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心聚力打造人间天“塘”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知行合一”2024寒假社会实践感悟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闪烁的华章奋力谱写。自2004年以来,我国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1年聚焦乡村振兴,把三农问题始终放在首位,足以彰显党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决心,维稳脱贫攻坚战成果的耐心,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细心。今年寒假,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知行合一”团队来到了扬州市高邮市菱塘镇进行考察,切实走进一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民族融合好的美丽乡村,实践队员立足当下,走进社区,走进文化,走进历史。
冬不寒体,训暖固知
龙年新气象,一场大雨洗刷尽尘间的污垢,也不断冲净菱塘政府为民服务的心。在正月十一,菱塘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在新年开跑之时上下自觉“凝神”,在开工之日上下迅速“收心”,在开年之际上下迅速“归位”。上午9:30分,团队如约来到菱塘乡政府,准时来到党员冬训现场,与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学习当天的第一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在冬训课上具体阐述了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述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冬训课气氛严肃活泼,团队成员也与政府工作人员一样详细记录了笔记,学习了理论知识,提高了精神层次,端正了入党的决心与动机。
科学治理,官民一心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菱塘回族乡形成了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实践团队来到菱塘曙光社区,学习当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在人口1/3为回族的菱塘乡里,既要着重抓治理,也要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与历史变迁。菱塘的治理新模式让党群牢牢紧扣,相辅相成,坚持以党建引领为第一要义,结合社区网格化治理,充分吸收群众意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因地制宜开展乡镇工作,为治理提质增效。随后团队一起参观观了便民服务大厅、多元议事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阵地,体会到高邮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暖“新”工程,凝“新”聚力,着力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新业态延伸覆盖,为城市建设增添光彩。
厚植传统,学史观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只有抓住中华群星闪耀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即是源头活水。实践团队来到高邮菱塘回族乡,领略到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感受到了独具魅力的回族文化。首先,团队认真学习了高邮菱塘桥的由来。当地的一条高邮湖汊将菱塘与安徽天长的界牌分开,形成了东西两岸,两岸居民建造了一座跨越数百亩荷塘的木桥,设计巧妙仿佛凌空飞越荷塘之上,因而取名“菱塘桥”。
接着,学习乔登江老先生的事例,抓住优秀榜样先辈优秀精神内核。人类群星闪耀,大榜样顶天立地,学习者铺天盖地。作为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技术应用学家,同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曾从人间天堂的苏州到戈壁荒漠进行核爆炸研究,在罗布泊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随着蘑菇云的冉冉升起,国家的国防事业也随之稳步推进。而菱塘的基层工作者,正是努力把乔登江这种不怕苦的精神带到乡村振兴中去,进一步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学习他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未来发展贡献力量。团队成员为此深有感触,坚定了“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情”的决心。
产业融合,绿色发展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因此,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振兴,更是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多方面的全面振兴。团队走进清真村,体验菱塘自然风光,参观心景生态农庄,感受其绿色发展之路。
清真村打造“居民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特色田园乡村新模式,形成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公共建筑和配套市场为“景”,以特色民俗文化、生活文化为内核,以“农旅”融合和民族特色旅游资源综合利用为补充,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为支柱的特色格局,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勃勃生机。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体会到国家发展战略在地方的落实,而且坚定了我们将来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真正做到“从知识中来,到行动中去”。我辈青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追逐一路繁花盛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5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