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进非遗之地,仰视文化之宝光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 作者:田铭萱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为了更好的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助力文化事业的发展,2023年1月23日,我随曲阜师范大学“文化瑰宝”实践队,前往湖南省长沙市非遗文化博物馆,探索湖南省非遗文化。

当前,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已经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发展路径。实践第一天,我们就将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游览了一遍,浏阳花炮、湘绣、菊花石雕等传统文化的瑰宝遗迹在我们面前不断闪过,种种巧夺天工的手法技艺让我们所惊叹。“作为长沙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我们担负着不一样的责任。”讲解员为我们介绍种种非遗的同时,也介绍着这座博物馆的独特,她告诉我们,持续完善场馆基础设施、不断丰富展厅展陈内容、大力提升服务品质,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学习团队慕名而来,这些都是她们脚踏实地在做的事情。“我们不仅要做好展览,更要做好宣传。”

浏阳花炮,繁星如梦,其绽放闪烁的光芒,正如浏阳花炮在全国的知名度一样四散开来。“很多人知道浏阳烟花好,但却不知道浏阳在哪里,浏阳花炮最古老的做法是什么样子。”在展馆中,我们看到了一幅木制雕刻图,上面展示着浏阳花炮的制作技艺——扯筒、褙筒、洗筒腰筒、上盘、钻引孔、插引、轧引颈、结鞭。惊叹于雕刻手法栩栩如生的同时,也对花炮的制作技艺繁杂细致感慨良多。“烟花厂的机器制作起来可就方便得多了,传统的花炮反而是越来越少。”讲解员笑着和我们说到,我也不禁细想,在工业化时代的推进下,传统花炮的制作技艺无论是制作周期还是安全性,都是无法和工厂制品相提并论的,但是传统手作的浏阳花炮绽放起来也有着工厂制品所缺少的岁月气息。好在有浏阳烟花的支撑下,传统的浏阳花炮文化不会销声匿迹,许久之后人们依然会记着它的辉煌。

“除去浏阳花炮,好多展品我都是第一次见到。”实践队员解丛瑜说道,湘绣、菊花石雕、花鼓戏等许多非遗文化都是众多文化瑰宝中的一员,“哪怕再多人看到这些老物件,但是它终归是有限的呀,只有展品背后承载的文化,才是可以发展的,才是以后可以去推广的,如果老物件只是以物件的形式存在,那么没有意义,它很快就会消失。”我们一行人认为讲解员老师所言非常有道理,非遗文化的数量之多,让我们难以将每一件精美的展品都保存起来,但是它承载的文化是不会断绝的,换句话说,承载文化的人,掌握这门手艺的人,只要还在,只要还有人懂得这些文化瑰宝是如何诞生,如何制作,如何延续的,只要还能够让它创造性发展,那么这样,这么手艺才能真正地传承下去。

我不禁想,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现在逐渐被发掘但传承依旧是一件难事,这个问题我在非遗博物馆里找到了答案——或许是我们之前太注重于传承人的身份,一个文化不应该由一个人来传承,若是只有一个传承人在孤军奋战,那这个文化其实已经处在衰弱的边缘。研究非遗不应该只关注传承人本身,当这个非遗文化能够有其他人主动的来学习并作为自己的事业,本身其实比非遗传承人更加伟大,因为他不仅热爱这个文化,还通过这个文化找到了自己的出路。现在浏阳当地居民因为浏阳花炮而名声在外,这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努力,我相信浏阳花炮文化在将来一段时间内也不会衰弱下去,而湘剧、花鼓戏、湘绣这些非遗文化也将在当地人的热爱中,而逐渐走上台面,成为焦点。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每一件手工艺品,每一场台舞戏词都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这些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对历史的守护,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当下传统手艺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愿我辈心有惊雷,韧且行远,为我国的文化事业谱写动人华章。(通讯员:田铭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6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学子走进龙延智能 探索智能制造前沿

2025年1月19日,山东大学控制学院的本科生们前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肥龙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为期一天的游学参观活动。此次活动为同学们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桥梁…… 袁嘉 山东大学自动化查看全文 >>

活动进行时|龙延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探索之旅

1月11日,阳光明媚,游学团同学们一行人怀着满腔的热情与期待,踏上了前往合肥龙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延智能”)的旅程。这里,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心脏地带,也是梦想与现…… 袁嘉 山东大学自动化查看全文 >>

活动回顾|智能制造前沿探索——龙延智能科技之旅圆满结束

随着最后一缕夕阳的余晖渐渐隐去,为期一天的合肥龙延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延智能”)游学参观活动也落下了帷幕。这次活动不仅为山东大学控制学院的本科生们提供了一次难…… 袁嘉 山东大学自动化查看全文 >>

活动预告|龙延智能游学实践调研活动

为了增强团队成员对智能制造行业的了解,拓展专业视野,提升实践能力,“龙延智能”游学实践调研团组织了本次别开生面的企业游学活动。游学团将前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合肥龙延智能科技…… 袁嘉 山东大学自动化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走好群众路线,续写枫桥之路
走好群众路线,续写枫桥之路“枫桥经验”自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以来,已走过了60年的历程,在继承中传承与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提升,对于我们新时代如何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基层治理有着重要启示意义。曲…
孟姜女苦哭长城,诉说绵绵千古情
孟姜女传说,也叫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了继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文化瑰宝”实践队…
巧用创新活水,为文化赋能
——关于“‘两个结合’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的传承模式探究”的研究□彭翡(文学院2306班)【摘要】我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培育了丰厚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民族的自信与荣耀奠定了坚实基…
创新解决路径,新时代“枫”景美如画
创新解决路径,新时代“枫”景美如画“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伴着枫溪江的潺潺流水,“枫桥经验”从枫桥出发,不断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解决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
讲述文化故事,传承文化底蕴
讲述文化故事,传承文化底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非遗技艺因为缺乏市场需求而面临消失的风险。同时,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年龄偏高,年轻人兴趣较低,其传承和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这使得非遗技…
寒冬书香,暖润童心 ——沂水县“希望小屋 青鸟伴读”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我深以为然,并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书香。这次临沂市沂水县开展的寒假“希望小屋青鸟伴读”实践活动就是一次书香萦绕的活动。图为青鸟学子为孩子们领取公益物…
山东大学画以栗志社会实践队中国历代绘画宣讲
山东大学画以栗志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1月18日举办了一场面向23级新生的的中国历代绘画宣讲活动,旨在向大学生们展示中国传统历代绘画艺术的魅力与精髓。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历经数千年的演…
非遗传承的河流总有人涉水而上
非遗传承的河流总有人涉水而上为了更直观地体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并传承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技艺,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加深对传统的认同,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文化瑰宝实践队于1月23日前往湖南…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星筠向融”志愿服务队开展乡村学生金融知识启蒙志愿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乡村学校学生金融知识启蒙,3月6日,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星筠向融”志愿服务队携手福建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中学,为六…
寻声聚力创业介绍
寻声聚力——全方位舆情信息安全护航者随着我国网民规模的日益壮大,恶意虚假的舆论犹如抱火厝薪,时刻可能威胁到我们社会的稳定以及广大人民的利益。怀揣着对于网络安全这一领域的热爱,我校计算机学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