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开展“社区志愿暖冬行,寻根探微青春梦”实践活动
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群众实践进一步结合,寒假期间,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2322105031团支部“寻根探微”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各自所在地开展了以“社区志愿暖冬行,寻根探微青春梦”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段陈俊逸同学前去自己的母校——新疆阜康市第一中学进行寒假宣讲活动,分享了自己高中时的学习经验,解答了学弟学妹们面对高考时在学习与心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同时,也为母校未来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和自己的期盼。
段陈俊逸同学还在水管所的组织下参与了清扫积雪和巡线水井志愿活动,虽是腊月寒冬,却也难挡大家热火朝天的激情。特别是在2月6日,他在巡线水井时意外发现水井的水管脱落,积极同相关工作人员一起进行水井的修缮,以保证水库冬季蓄水的正常,让来年的春种给水能够顺利进行。
陆艺同学前往宁波华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学习,并帮助企业进行卫生清扫等相关志愿工作。
宁波华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究秸秆的综合利用,将秸秆制成化肥,寻找科技发展的环保之道。在与该公司负责人接触的过程中,陆艺同学了解到该公司在创立过程中并不顺利,资金问题是悬在所有人头上的一把利刃,没有人投资是公司成立的一大阻碍。面对常年亏损的状态,在被问及为什么还要坚持时,负责人只说“总要有人去做的”。而此前,象山县的秸秆一直以燃烧的形式草草处理,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环保是国家发展的原则,也是造福千秋万代的良药,更是许许多多企业人心中的一杆秤。
宋家苇同学在江苏省盐城站参与春运“暖冬行动”,在上岗前参加了统一的业务培训,在确保熟练掌握服务技能后,紧盯需求开展服务,为旅客们提供问询指导、秩序维持、安检协助行李搬运等服务。以暖心的微笑温暖旅客的心,以热情的服务彰显青年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
在工作过程中,宋家苇同学接触到了不同的乘客,也让他了解到了许多身边的好人好事,徐春花就是其中一位。
徐春花是碧水家园一位普通的环保工人,每日享受这工作过程中的平静与乐趣。一日清晨,一声急促的呼救声打破了早晨的平静。面对孩子在湖水中渐渐下沉的身影和愈发虚弱的呼喊,即使自己不会游泳,她还是毅然决然地跳下湖中拯救溺水的孩子,在其他人的帮助下,徐春花和孩子顺利上岸。而事后面对大家对她的赞美,她也只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在那种情况下应该做的事。”一位普通的工人在个人安危的抉择下为人们展示了人性之美,也为人们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开了一扇大门。
谢心怡同学则是在社区开展了打扫卫生等志愿活动,而在此过程中,她采访了附近的居民,了解到了发生在许多年前一些温暖人心的故事。
年逾古稀的谢爷爷年轻时住在新疆一场,每日需前往27公里远的总场工作。1974年前后,出行全靠自行车,彼时正值寒冬,天气恶劣,道路崎岖。下午完成工作,谢爷爷准备返回一场,然而零下二十度的天气使其在半路上几乎将体力耗尽,摔倒在地,寒气侵袭,四肢逐渐僵硬,“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希望有人经过。”谢爷爷说。不知多久,意识滕胧时,听到了“喔喔”声——是当地大声呼换同伴的喊声,但他已无力起身,一手点燃“葵花牌”防风打火机,尽力摇晃。一位路过的邮递员安抚了谢爷爷,表示去去就回。不久,他回到谢爷爷身边,从大衣里掏出军用水壶和饼子递给他,肚里有了东西,谢爷爷可以站起来了。确认谢爷爷没问题后,那位邮递员才转身离开。
谢爷爷手迹
50年前尘封的往事即使如今再次提起,仍旧闪耀着人性的灼灼光辉。那一声温柔的安抚,不仅为当时身处险境的谢爷爷带来了温暖,也为如今的大学生展示了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善良。
高睿同学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门急症部做志愿者,主要协助医院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区域疏导,并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就医指导。
在来来往往的病人及其家属中,不乏会遇见许多不会操作智能系统的老人,多年前他们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时代,多年后却又似乎被时代所抛弃。对待他们使用智能机器时的窘迫,究竟是该厌烦地嫌弃,还是耐心地指导,高睿同学为我们带来了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不会放弃每一个人。
江俊羲同学则是在浙江省箬横镇参加志愿活动,于温岭市金安救援队值班,为居民们的突发状况提供援助。一次巡逻过程中,他遇见一位迷路的百岁老人,老人含糊不清的话语并没有劝退他,而是促使他花了更多的耐心和时间交流,通过移动警务终端系统,救援队成功联系到老人的家属,使这位迷路的老人走上归家之路。
杨旭同学则是在甘肃省麦积区渭南镇汝季村参与道路修缮工作。
漫天黄沙的西北与高楼林立的城市似乎总是格格不入,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口中,西北成了落后的代名词,但人民难以遗忘几十年前那些在西北进行的科研工作究竟为如今的发展奠定了怎样的基础。西北不曾被人放弃,在此地土生土长的老人们仍旧为西北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果黄沙埋没不了参天大树,便要迎接新生的嫩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会参与到西北的建设中去,杨旭同学以其微薄的力量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寻根探微”实践团的成员们在这次寒假实践中不光为社区发展发挥了价值,同样升华了自身的思想境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下,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锤炼意志品格,磨炼社会化能力,贡献青春智慧,服务家乡建设成为了新时代年轻人心中的一盏明灯,此次实践更是点亮了同学们的内心深处的迷惘。
撰稿//陆艺
摄影//段陈俊逸,宋家苇,谢心怡,高睿杨旭
审核//孙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7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