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非遗泥塑之故乡,追寻乡村振兴之路径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16日电(通讯员 吴静雯)“十四五”文化与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完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放眼当下,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为了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路径以及如何利用非遗文化赋能乡村经济,曲阜师范大学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于2024年1月11日奔赴高密市聂家庄泥塑。实践队走入乡间,探访传承者与村民,采用访谈与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
走进乡间泥塑,了解发展状况
到达高密市聂家庄泥塑,聂东传老人家向队员们讲解不同泥塑的起源及发展。其中,队员们了解到用于制作泥塑的原料是产自高密本地的一种泥土,这类泥土需要从地下一米处挖掘,杂质少,不易裂,仅次于陶瓷所用的原料。聂东传老人家还亲自上手为队员们展示精湛的手艺,队员们经过同意后也上手体验了一番。
由于销售状况可以间接反映产品的发展前景,谈及泥塑的销售阶段问题,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以前泥塑产品的销路仅仅限于周围城市,很少走出山东省。但是,自从高密的泥塑、扑灰年画、剪纸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经过国家媒体的大力宣传,高密非遗不仅走出了山东,走出了全国,远销亚洲各国甚至世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背景下,要善于抓住发展机遇,据介绍,当地政府通过录制相应节目大力宣传非遗文化,央视也支持其发展,泥塑正一步一步前进,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群众,探究民意
实践队走入乡间分发调查问卷,了解了当地居民对聂家庄泥塑的认知程度、参观意愿、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看法,并且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意见建议。队员们也了解到,作为当地文化发展的龙头,各式各样的泥塑吸引各地游客观赏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聂东传老人说道:“我们泥塑现在买到各处,台湾省的小朋友都可以买得到。”队员们注意到泥塑旁边摆满了纸箱子,据了解那是专门用来装泥塑产品的,上面的元素都是由聂东传老人家手绘的,还附有聂家庄泥塑的详细介绍。村民也一致认为非遗泥塑的销售不仅增加了当地的知名度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也拓展了一条新的经济发展路径,带动了本地经济增长,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谈及保护与传承问题,村民们也为此而担心,普遍反映缺乏年轻人这一问题,呼吁更多新鲜血液注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中。
破发展阻隔,谋创新路径
为了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发展,队员们与聂老先生展开深入访谈。首先是泥塑技艺的传承发展问题,老人家讲到传承与保护是当今的一大难题。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村子里学习传统的手工艺,更倾向于外出打工赚钱,导致传承人越来越少,技艺也越来越难以继承。太多人认为制作泥塑难以维持生计,都将“赚钱少”挂在口头,放弃传承这门技艺。针对这一障碍,队员们展开讨论一致认为不应该盲目走老路,要用与时俱进的手段推动传承工作的进行。从娃娃抓起,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鼓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群走进这一行、爱上这一行,同时,要组织建立好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留得住才发展得开,传统的技艺匹配上新鲜的血液才能代代传承。此外,由于老年人居多,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不够熟练,网络销售这一销路也有所闭塞。他们主要通过线下销售,遗失了网络人群的需求。对此,队员们提出抓住互联网的优势,邀请有影响力的平台或人物等帮助宣传,在此基础上完善网络销售渠道,打开销路。
阻碍与机遇是同时存在的。抓住机遇、把握时机,才能进一步谋发展。聂老人家介绍到,近年来国家组织多位艺术家下乡指导,使得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这样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把握好新媒体时代,即把握好现在。利用新兴网络平台,把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出去,也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有益成果,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在学习实践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发展非遗文化不仅仅限于自身,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更是为了繁荣经济,最后助力乡村振兴。高密非遗在当地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由它带来的旅游业和手工业极大的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路上,不仅仅需要经济的兴旺,更需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切身体会了泥塑的发展路径,了解了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阻碍与机遇。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认识到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走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聂家庄泥塑一步步前进,增强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铺垫了振兴乡村、繁荣经济的新道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8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