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这句老红歌爷爷在我小时候经常带着我走过老家旁的老火车道,唱给我听。在今年寒假,借助“学思践悟,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走访调查的契机,冒着风雪,我终于爬上临山,来到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全面了解这段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
迈过层层的台阶,一座高大的纪念塔耸立眼前,这就是铁道游击队纪念碑,顶端赫然屹立着持枪冲锋的游击队员形象。绵延向上的铁道,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段民族抗争的历史。
1938年3月17日,日军攻占临城(今薛城),随后进攻台儿庄。面对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座悠久的历史名城毁于一旦。面对严峻的抗战形式,鲁南革命队伍应运而生,借助临城为中心的多支小型铁道,主动承担起护送首长、运送物资、炸铁路的革命任务,为敌后战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走进纪念馆,两行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怀中利剑,袖中匕首”“亦传亦奇,可歌可泣”,这是中央领导人对铁道游击队功绩极大的肯定。扒火车、打洋行、截军列、百里护送……我迈进大厅中央的老式蒸汽机火车模型,观看着两侧的气势恢宏的浮雕,仿佛回到了那个与铁道为伴的峥嵘革命岁月。
整个纪念馆分为六大板块,为参观者真实地还原展示了一个个英雄事迹。从铁道游击队初显身手,到护送干部和黄金的精彩故事,从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到沙沟受降书写新的历史,鲁南铁道游击队勇于亮剑、赤城报国的精神深入人心。随着参观的不断深入,就越能感受到鲁南人民参与抗战的决心和毅力,以及铁道游击队不怕牺牲,英勇抗战的铁道精神。
思绪回转,我来到沙沟受降油画前。日本法西斯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残余在鲁南地区的日兵仍负隅顽抗,1945年11月至12月,鲁南铁道大队主动出击,迫使1000名日军在沙沟正式投降,这也是八路军唯一一次接受日军的投降。当年场景,历历在目,历史可鉴,震聋欲聩。这段鲜少有人知道的历史,如今正凝聚成一副生动的油画展现在我的眼前。日军的指挥刀静静地架在展厅中心,好像在像人陈述,又像是在警醒国人,守卫和平,自立自强。
走出纪念馆,视野变得无比开阔,我的眼前一大片光亮的世界,内心五味杂陈。面对着耸立的纪念碑,塔顶的游击队员铜像只将背影留给我。向远处望去,他默默地俯视着整个薛城区,守望着由他们的英勇抗争换来的民族振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红色基因是中华历史最厚重的积淀。仰望着耸立于塔顶的游击队战士铸铜形象,不时有人跟我一样在此驻足。临山苍苍,丰碑巍巍。走过这段艰苦的铁道路,站在历史和未来交汇的起点,我相信作为新时代青年,赓续着红色的血脉,我们必将沿着无数先烈开辟下的路坚定地走的更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9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