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阜师范大学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3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王超

【经济学院】非遗促发展,我们在行动

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深深吸引着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2023-2024年寒假,我有幸参加了步入大学的第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是关于聂家庄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结合非遗促进乡村振兴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实践方向,泥塑非遗作为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既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又焕发着勃勃生机。而且聂家庄属于山东省潍坊市中的一个乡村,中国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也极其重视。我们此次的社会实践旨在通过泥塑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活动期间,我们深入基层,走进乡村,亲身感受到了泥塑非遗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为了更深入了解民间艺术泥塑的发展现状,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我和其他实践队员于1月11日一同前往聂家庄,在去聂家庄的路上我很好奇聂家庄泥塑有什么魅力呢?有哪些独特之处呢?带着好奇心我们开启了这场“泥塑非遗之旅”。到达目的地之后,我发现这里是一对夫妻经营的小店,店主正是聂家庄泥塑的传承人聂师傅,走进聂师傅的小店,之前我从未接触过的泥塑非遗在此刻栩栩如生的出现在我眼前,摆在观赏橱窗的泥塑,形如老虎,因此当地人也叫它“泥老虎”,泥老虎的外观鲜艳,生动形象,颜色搭配也很得当,真的就像一只可爱的老虎在看着我。

经过我们实践队员与聂师傅的交谈,我对聂家庄泥塑有了初步了解。泥塑非遗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泥塑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给村民也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聂家庄泥塑技艺独具特色,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聂家庄泥塑最具特色的是泥塑的“声”,经聂师傅演示,我们了解到聂家庄泥塑可以发出“咕嘎”的声音,这样使得泥塑的形象更生动了,深究泥塑会“叫”的原因是由于泥塑“肚子”里有个用芦苇制成的哨子,通过拉动泥塑的头和尾,使空气产生对流而发出响声,了解到这个,我当时就觉得这是多么充满智慧的方法啊,古代先辈遗留下的中华文化真的富有智慧。因此我们不能使这些“精华”失去营养,丢弃它们。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目前从事制作泥塑的人员大多数是老年人,再结合问卷调查,我们也发现了泥塑未来发展的难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后继传承人少这个问题,结合当今的社会发展现状,这也是不可避免且难解决的问题。当代年轻人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有更广阔的天地去打拼,有更多的脑力工作招聘他们,那么留在当地的青年人就越来越少,自然能传承这些手艺的人也会越来越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行动。通过挖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村民们重新认识并自豪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村民们将泥塑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富有创意的作品,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希望此次的社会实践也能为当地泥塑的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吧。

总之,在这次社会寒假实践中,不仅让我对泥塑非遗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我深刻体会到了泥塑非遗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也要意识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任重道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9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青山长黛,绿水长流 ——记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河小青”志愿服务

为保护涪江生态环境,提升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激发大家热爱河流、保护环境的意识,共建一个绿色家园,,并引导更多志愿者投身生态环保事业,2024年5月8日12:30,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乐道拾遗,童心筑遗 —记梦想课堂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255期

童心筑梦,非遗传承。为了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2024年4月27日14:00,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梦想课堂”志愿服务支队怀着激动、热情的心情前……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乐道拾遗,童心筑遗 ——记梦想课堂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255期

童心筑梦,非遗传承。为了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2024年4月27日14:00,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梦想课堂”志愿服务支队怀着激动、热情的心情前……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去除硝烟,清新校园 ——记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四月“禁烟控烟”专

为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校园学习环境,保证八教师生的身心健康,树立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的意识。2024年4月,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禁烟控烟”专项服务支队以招募班团的形式在第……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争当河小青,护河我先行 ——记“河小青”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2期

为引导广大青少年争做保护生态环境的倡导者、维护者、践行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涪江生态健康。2024年4月15日13:00,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河小青”志愿服务专项支队在长江……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健康身心,快乐常伴 ——记“暖夕阳”敬老爱老志愿服务专项支队第十一期活

为弘扬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提升老年人对健康生活的认知。2024年4月14日14﹕00,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前往汇泽养老院开展了以“健康身心,快乐常伴”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探寻指尖魔法,折纸悦动生命 ——记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春蕾课堂

为了让小朋友们感受折纸的魅力,体会蕴含在折纸文化中的中国智慧,传承优秀文化。2024年4月13日14:00,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春蕾课堂”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怀着奉献、友爱……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赋能志愿者,携手向前行 ——记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花果培训第十二

为推进干事们对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各个部门工作内容的具体了解,了解新学期的志愿服务,落实本学期的工作任务。2024年3月27日12:00,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别都书院四维空间…… 杨绽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最新发布

曲阜师范大学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7
曲阜师范大学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赋能乡村振兴,踏聂家庄寻泥塑发展中国青年网桐梓1月15日电(通讯员李菲菲)非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在中国文化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中国经济…
曲阜师范大学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6
非遗传承,感悟真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许多非遗物件都蒙上了灰尘,为追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发展问题,我参加了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非遗的发展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现在乡村正在振兴,也…
曲阜师范大学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5
非遗文化得传承,乡村振兴谋发展在2024年的寒假,我很荣幸加入了经济学院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在实践过程中,我与其他队员一起完成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工作,我们不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曲阜师范大学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4
一种无声的讲述,一份内心的交流泥塑泥雕玉琢成,形神合一艺无穷。寒假期间有幸参加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探访山东高密聂家庄泥塑村。这看似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情感…
曲阜师范大学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2
潜心与非遗共鸣,绘泥塑振乡村图中国作为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在历史地一代代谱写下拥有无比璀璨的文化成就与文明光辉。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文化软实力也呈现向好…
曲阜师范大学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1
踏聂家庄之旅,感非遗新活力参加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一直期待的事,所以我毫不犹豫的加入寄道非遗,泥韵乡采社会实践队。这次的聂家庄之旅,不仅是与“泥”的赴约,也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我…
蚌埠花鼓灯弘扬
2024年1月5日,我们迎着温和的阳光,踏上了一次富有文化底蕴的探访之旅。这个下午的第一站是冯嘴村的中国花鼓灯艺术传习所,一个承载着历史与发展的场所。进入传习所,我仿佛穿越时光,置身于花鼓灯的璀璨历史…
蚌埠花鼓灯社会实践
经历了将近一星期的寒假社会实践,我感受颇多。从最开始的组建团队、确定实践主题、设计队名与队标,再到订制队服与条幅、编制问卷,以及后来一系列的发放问卷等实践活动都留给我以深刻的印象。这些对于即将…
蚌埠花鼓灯之旅
冯嘴村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是花鼓灯艺术的发源地。旧社会中,花鼓灯因背负“海淫海盗”的骂名而得不到重视,同时社会上还有“好儿不玩灯,好女不看灯”的封建思想制约其发展。然而,冯嘴花鼓灯艺…
冯嘴村之旅
“西淝河的水,硖山口的风,淮河的两岸花鼓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花鼓灯,流行于淮河中游,其中蚌埠、颍上、凤台是核心传习地。花鼓灯在北宋时期产生雏形,历经元、明、清而逐渐定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