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留泥塑着鸿彩,承非遗以振乡
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16日电(通讯员 李新颖 李心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建设中遭到了本源性破坏,千百年来继承下来的历史文化环境也随之消失。在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下,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的保护日渐提上日程,中央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其中的泥塑,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同样也须保护。为了加深对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前往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聂家庄开展实践调研,探寻乡村振兴出路。
传承非遗,精益求精
泥塑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中国泥塑艺术异彩纷呈,妙趣横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次实践队队员分头行动,分别前往聂家庄首销作坊拜访泥塑传承人聂老先生,以及走访聂家庄给村民们分发调查问卷以期了解聂家庄泥塑发展现状以及村民们对手艺传承前景的看法。走进手工作坊老先生介绍了潍坊聂家庄泥塑的特产“叫老虎”。这种泥塑特点如其名——会发声。“叫老虎”之所以“叫”是因为肚子中有个哨子,按住头部,拖动尾部,空气对流便可发声。也是因这一特色,聂家庄泥塑经过宣传,销售至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经过聂老先生的详细介绍与许可,实践队员亲身动手体验,领略非遗文化的魅力:慢工出细活,泥塑的制作包括和泥、卡胚、晾晒、修理、上灶、上皮、上色以及上瓷油等循序渐进的步骤,每一步都须精雕细琢,最后才得以完成一只泥塑的制作。在当今这个脚步快速的社会里,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秉持带着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便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老先生还带领队员了解扑灰年画、剪纸等诸多艺术作品,一笔一画尽显手艺人的独具匠心以及高超的技术,复杂的工序更显示出手艺人的精益求精,队员们对老先生的作品赞叹不止。
发扬非遗,助力振兴
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对聂老先生进行采访了解到:聂家庄泥塑发展悠久,最初从各种人物形象开始的,后来经过老师一步步演变,以及名人指导,虽然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短期停止,但后来政府对该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的重视,派遣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研究,高校教师也带队进行开拓新形式。泥塑的销售途径主要有熟知人员进行现场订购以及通过数字新媒体技术进行传播推广诸如抖音网红定制。而聂家庄泥塑也为聂家庄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与额外收入能将受益投入于种植农作物中,同时通过国家媒体大力宣传,五湖四海的人了解到聂家庄泥塑,提高了知名度,销售地域遍布全球。
在询问发展前景时聂爷爷说道:“儿子一开始和儿媳做泥塑,后来便打工不再做了。孙子上高二没有时间学也没打算从事泥塑工作。”聂家庄家家户户都熟练泥塑制作技术,但是新一代年轻人,制作的少了,大多是因为上班去谋求更高薪资,或是获取更高学历等诸多原因,更多的是老一辈继续延传着这样的手艺。由此引起实践队员对泥塑以及更多的乡村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深深担忧,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下,城乡融合发展此类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更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扶持与重视。
数字推广为聂家庄泥塑的发扬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通过建设社交媒体平台和电商等新媒体渠道,可以迅速传播产品信息,拉近消费者与聂家庄泥塑之间的距离,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聂家庄泥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其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的特色为数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元素。通过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潮流相融合,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数字文创产品。这样的创作不仅有助于传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通过对聂家庄泥塑文化传承现状的调研,队员们深刻意识到,当下经济社会,乡村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引起多方面重视,在文化中蕴含的经济效益以及文化价值更应该以此为基点,促进乡村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播,让带动人民生活日益美好与文化发展协同并进。相信在中央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协助下创新发展路径,聂家庄泥塑在未来发展的路上,焕发强大生机与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30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