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爷今年已九十四岁高龄,他1930年出生,成长过程经历了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后成为了一名通讯员,亲身参加了解放战争中无数大小战役,跟随部队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解放战争胜利后,王爷爷随部队南下进入军校学习,成为了一名炮兵,后成为了49师炮兵团野炮营的炮长。后来国内外形势稳定,部队特许家中独子返乡,王爷爷才离开了军营回到家乡。
在那风雨飘摇的时代,普通百姓的生存处境极度恶劣。常年的大饥荒让年轻的王相贞暗暗下定了走上革命道路的决心。当时的清贫生活让他记忆深刻,也养成了他艰苦朴素的作风。即使后来在行军部队啃马皮挖木根充饥,也毫无怨言。
解放战争的战火蔓延至家乡后,带着对红军的敬仰和信念,年轻的王相贞在故乡加入了部队。因为幼时读过一些书,会写一些字,他被选用为通讯兵,跟在指导员身边出生入死。来不及与家人话别,他便跟随大部队一路南下,开始了自己的部队生涯。通讯员的经历让他延续了写字的习惯,直到耄耋之年看不清字才作罢。
关于战争年代的血泪往事,王爷爷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南下同行的伙夫。伙夫战士为了保障士兵们顺利行军,每天要担着两个大罗锅赶路。在那般恶劣环境下找食物生火煮饭本就不容易,更何况他还要负重前行。所以,他往往累得抓住休息时间倒头就睡,甚至行军四十天都不曾来得及在睡前解开身上的被子盖一盖。每走到一个大稻田路口,战士们总能停下来歇口气。本来稻田路旁的歇脚应该是枪林弹雨的日子里的快活记忆,但怎想可亲可敬的伙夫战士却在撂下罗锅后吐了两口血。他像往常那样累得歪头倒地,只不过这次再也不会醒来。罗锅被传到下一任伙夫肩上,行军路上叮当叮当的罗锅敲打声却显得异常沉闷,像回荡在稻田间的一曲悲怆的唁歌。
采访中王爷爷讲的最多的话就是“当时死的人啊太多了”。也许是在战争年代看过太多年轻的生命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他对生命特别亲近和重视,这也让我们对他愈发敬仰。
丰富的人生经历,宝贵的革命经验,短短的文字是说不尽道不明的。那充满硝烟、血泪、痛苦的日子已经离王爷爷远去了,但那些光辉过往却被镌刻进了他胸前的勋章,永远熠熠生辉。红色血脉是老一辈们用血脉之躯创造出来的钢铁长城,那些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后辈们不敢忘也不能忘。
“夕照桑榆晚景好,时逢盛世老人安”,无数革命前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他们值得每个人学习和尊重,将红军留下的宝贵精神薪火相传,把红色精神融入血脉,刻进内心深处是每个青年人的担当与使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30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