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为深入了解乌石峰村特色产业发展,湘潭大学法学院赴湘潭县乌石镇乌石峰村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当地三十六坊的发展情况。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情况
十九世纪二十、三十年代,三十六坊所在地是周边乡镇村民主要集散地。原有各种作坊,如许家染坊、颜家摊煎饼、尤姐面坊、杜家酒坊等二十余类作坊,当时人称“九厅十八坊”,每逢集市,人声鼎沸,盛况空前。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各种原因,这里就渐渐没落了,而且成了省级贫困村,但还是保留了原来的一些作坊、流传了一些传统的工艺。
图为部分体验坊
今日重现的三十六坊,在原址上精心改建,巧妙融入庭院设计,特别是针对土砖街巷,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力求将昔日九厅十八坊的繁华盛景一一复刻,让历史与现代在此和谐共生。目前,三十六坊已对外开放多个特色体验坊:色彩斑斓的扎染坊、泥土中孕育艺术的陶艺坊、针线交织的绣工坊、再现千年造纸技艺的古法造纸坊、以及中西合璧的窑烤披萨坊……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是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图为当地负责人向团队成员介绍三十六坊
“我们协助农户以传承传统文化技艺为核心,集传统手艺科普宣传、产品制作展示、参观体验、购买销售于一体。开发豆作、扎染、草编、竹编、湘绣、手工布鞋草鞋、粽子、榨油、酱油制作、打米、油纸伞、蛋卷等36种传统手工技艺三十六坊。各坊采用古老工艺制作产品,展现出了一户一特色、一户一故事、一户一传奇、一户一精神。”三十六坊执行负责人菲菲说。
展望未来,三十六坊也将继续作为农旅结合的典范,引领乌石峰村走向繁荣。接下来,湘潭大学法学院赴湘潭县乌石镇乌石峰村暑期社会实践团也将继续发挥法学与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并携手各方力量,共同续写乡村振兴的辉煌华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94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