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的发展,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芜湖铁画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虽然它以独特的锻造技艺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魅力,但是仍面临着知名度不高、传承人才短缺等挑战。为了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政策和号召,同时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传承铁韵,匠心筑梦”——芜湖铁画非遗调研团于2024年7月1日前往芜湖赭山铁画博物馆开展非遗体验和宣传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参观芜湖赭山铁画博物馆时的合影。 陈秋睿 供图
芜湖赭山铁画博物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地,以其独特的铁画艺术闻名遐迩。铁画,这一源于古代民间艺术的瑰宝,以其刚柔并济、线条流畅的特点,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韵味。调研团成员们满怀期待,踏入了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的博物馆。刚一踏进博物馆大门,调研团成员们便被眼前琳琅满目的铁画作品深深吸引。这些作品或气势磅礴,如山川河流般壮丽;或细腻入微,如花鸟虫鱼般栩栩如生。每一幅铁画都仿佛是一个故事,静静地诉说着铁与火,锤与砧之间的传奇。博物馆内,不仅陈列了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还展示了当代铁画艺人的创新之作。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既有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也有现代的城市风光、抽象艺术等。它们以低碳钢为原料,经过熔炼、锻打、焊接、钻锉、整形、防锈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图为博物馆内展览的献给共和国的礼物《迎客松》作品。 李立扬 供图
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无意中听见了锤敲击铁发出的碰撞声,跟随声音团队成员误打误撞来到了铁画大师制作铁画的工作间,大家有幸观看了铁画大师现场制作铁画的过程。只见大师手持铁钳,在炽热的铁砧上熟练地翻飞着铁片,火花四溅中,一幅精美的铁画逐渐成形。大师一边制作一边为团队成员们讲解,调研团成员们纷纷感叹于大师们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运。大师在制作结束后,邀请团队成员团队成员亲自体验铁画的制作,大家都积极体验,被铁画的魅力深深吸引。
图为团队成员在铁画大师的指导下体验铁画的制作。 宋园业 供图
实践的最后,团队成员与铁画大师凌晓华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了芜湖铁画传承与发展的现实困境。第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收入不稳定,社会审美和消费习惯的变化使得传统手工艺品的需求降低,并且铁画的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投资与回报往往不成正比使得铁艺师傅的收入难以持续和稳定。也因为这样,年轻一代可能对这种耗时耗力的复杂传统技艺缺乏兴趣,导致技艺人才断层。此外,铁画的艺术突破有待探索,传统的制作工艺比较单一,现代科技的应用相对较少。
凌晓华大师从二十岁开始就接触和学习铁画,如今已经四十多年了。他说之所以能坚持这么长时间,是因为他将铁画制作看做兴趣爱好而非职业,即使他接触这个领域已经四十多年,但是他仍然认为自己也只是入门级别。他认为自己算不上什么大师,只是普普通通的“铁画工艺爱好者”凌晓华大师还毫不吝啬的向团队成员展示他最近学习过程中的笔记,他想通过文字记录的方式让以后的铁画非遗探索能有更多的参考。
图为铁画大师凌晓华向团队成员展示近期学习成果。 宋园业 供图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成员们在返程的途中分享彼此的感悟与收获。他们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铁画艺术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淮师学子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受到了铁画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团队成员也在谦逊低调的凌晓华大师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受到他的影响,大家都意识到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未来,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社会,致力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学子加入到宣传非遗的活动中来,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95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