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泰州7月5日电(通讯员 蒋舒茜)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响应,顺应时代潮流,争做社会主义新青年,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组织“青春赋能新质力,一粒种子谱农诗”校学生会暑假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4日在苏州市吴江区的开弦弓村和同里古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日上午,团队来到苏州市著名的开弦弓村,开弦弓村学名叫江村,“江村”一名是费先生为写书而起的,依据有三:该村与费先生的故乡同属吴江,也是江苏的一个村子,他的别名(费彝江)中也有一个“江”字。费先生当年取“江村”之名是为叙事之便,并未预测到未来的“江村”将注定要与“水”发生上特别的关系。队员们满怀期待地走入这座美丽的古村,满心欢喜地期待接下来的旅途。
团队先去参观了费达生江村纪念馆,费孝通的姐姐费达生,她是中国著名的蚕丝专家,堪称现代“黄道婆”。费达生与开弦弓情愫未了,“费达生与江村”展示厅通过用费达生女士生前在江村的工作图片和她的生活物品遗物的展示,来缅怀这位曾经关心支持江村的发展并与江村有着深厚感情的中国蚕丝专家。
馆中陈列着许多费女士生前的照片,讲解员老先生细致地讲解着费女士的一点一滴,队员们认真地听着他娓娓道来的讲述,他们了解到了费女士为农业生产所做的每一份付出,了解到费女士为了中国的蚕丝纺织业所做的每一份贡献。
接下来,团队来到了大名鼎鼎的费孝通江村纪念馆。吴江与费老有着不解之缘,江村是他两次学术生命的起点,自1936年初访江村开始,先后二十六次访问江村,他用一生的精力去揭示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志在富民。纪念馆展示了费老一生的光荣事迹。202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刘睿一同学欣喜地表示:“专家地讲解让我认识到了费老的奋斗历程,我以后要向他学习,为国家的乡村振兴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图为讲解员带领志愿者参观费孝通江村纪念馆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奚昊诚 李茜怡 刘睿一摄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蒋舒茜 供图
之后,团队前往江村历史农业文化陈列馆,这里陈列着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器具、图片,展现了江村百年以来的农业巨变以及江村极具特色的成就与文化。2022级英语师范专业的张乐怡同学在她的实践报告中写道:“此次参观使我深刻认识到江村是一个如此有魅力的地方,不仅感受到了江村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认识到了江村人民的勤劳。我以后也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血液。”
图为讲解员带领志愿者参观江村历史农业文化陈列馆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奚昊诚 李茜怡 刘睿一 摄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蒋舒茜 供图
下午,团队来到同里古镇进行参观。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该地为苏州市吴江区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队员们沿着主干道参观,经过了明清街、同里湿地公园、松石悟园等地,感受到了同里古镇别样的景致。
其中的耕乐堂,露明三间,庄重朴实,高大宽畅,形为清代后期建筑。宅楼西侧有一条陪弄直通后园,园中置有荷花池,荷池四周湖石镶砌,高低参差,清幽别致。这不仅是吴江区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更是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结果。此时正值盛夏,队员们观赏了美丽的荷花,走过了错落有致的厅堂,同时感受到了自然美和人文美。
在参观的过程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同里古镇乡村振兴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无论是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还是生态环境的维护,都凝聚着村民的智慧和汗水。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手工制作等产业,村名们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共同绘制了一副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此次社会实践最终圆满结束,队员们手持横幅,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此次的社会实践之旅,不仅让队员们领略了江南水乡的无尽风光,更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开弦弓村和同里古镇以其独特的实践探索,为我们展示了一条以文化传承为魂、绿色发展为本、文旅融合为翼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实践案例涌现,共同推动中国乡村的全面振兴,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为队员在中国江村文化园门口的合影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奚昊诚 李茜怡 刘睿一 摄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蒋舒茜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03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