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自信的战略部署,深入挖掘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进行深度耕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024年7月13日,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弘文·苗韵”蒲公英社会实践服务团以苗族特色文化为依托,聚焦“大思政课”的新教育理念,带领重师学子们走出课堂,深入綦江梅子村乡情陈列馆,在亲身探索、脚踏实地中感受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魅力,重温梅子村在“红梅党建”引领下的探索和振兴之路,在实践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初心使命。
(图为实践团成员深入乡情陈列馆了解梅子村发展历程)
一、非遗魅力:苗绣与芦笙的独特韵味
步入乡情陈列馆,实践团成员瞬间被苗族非遗文化展示区所吸引,其中苗绣与芦笙展示区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了探索之旅的首站亮点。苗绣,作为綦江苗族历史与传说的生动载体,以其精美的图案、多彩的配色,展现了苗族妇女巧夺天工的技艺与无限创意,更蕴含着她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非遗传承人熊兴树详尽介绍了苗绣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文化意义,让实践团成员对苗绣的的独特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苗族传统乐器芦笙的悠扬旋律也在馆内回荡,它不仅是苗族人民情感的抒发,更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对民族服饰市场萎缩、芦笙制作艺人稀少的现状,实践团深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紧迫性,纷纷表示积极探索并实践有效的保护与传承路径,为苗族非遗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綦江区乡情陈列馆)
二、红苗特色:民俗与节日的苗族元素
在“婚俗服饰”“节日节气”风俗展示区,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苗族文化中的民俗传统和特色节日,深刻领略了苗族婚俗的传统韵味,进一步加深了对苗族特色文化的认知与情感共鸣。红苗特色包含民族文化、文学艺术、民族小学等多个方面,其中以红苗服饰最为突出。针对红苗服饰的“红”色,沈从文的《边城》中可以反映出几种不同的文化意义。其中一种是审美意义上的“红”,红色在色彩心理学的意义上象征着热情、力量、和成熟,苗族人民认为红色释放出来的是野性的美,无拘无束的美,体现着勇敢、善良和纯朴。还有一种是勇于反抗压迫意义上的“红”。中国的历代封建王朝,总是视苗族为“化外之民”,对他们实行歧视压迫和残酷剥削的政策。翻开《苗族史》可以看出,苗族在历史上多次举行起义,时刻都在为反压迫求生存而进行着不折不挠的斗争。红苗服饰映射出苗族人民热情善良的优良品格,映射出苗族同胞传承和传播苗族文化的历史重任。
(图为实践团成员欣赏苗族服饰)
三、红梅党建:引领与创新的红色力量
在《苗舞感恩共产党》的摄影作品前,实践团走入“红梅党建”的品牌特色区,重温梅子村在红色光辉引领下的艰辛探索和乡村振兴之路。熊兴树聚焦“红梅党建”特色品牌,阐述了“红梅精神”在村民精神领域的塑造作用,强调了“红梅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红梅党建”作为梅子村特色党建品牌,是梅子村发展历程的缩影,秉承“儒雅、高洁、英雄、倔强、淡泊、开创”的精神与原则,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激励着梅子村的党员干部,鼓励他们坚守岗位、锐意进取、淡泊名利、勇于创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当成自己的大事,“争做具有红梅品格的共产党员”,带领村民实现从贫困落后到焕然一新的蜕变,书写着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振兴的华丽篇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了解“红梅党建”)
乡情陈列馆的每一帧画面都记录着梅子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乡村发展的辉煌历程,展现“红梅党建”特色模式下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本次活动集中围绕綦江苗韵的红色基因,引领重师学子将校内知识与校外资源有效整合,从民族文化和红色血脉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奋进动力,真正做到将实践教育与社会课堂相联系,促进红色基因传承的特色化、多样化、立体化,激励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征程上勇担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以青春之名,共绘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152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