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蒲辉敏 杨文婷)实地走访已经完成了,那么调研也进入了尾声。我去到了几个地方进行入户调查走访,经历了些许漫长的脚程和车程,但我肩负着责任,我要去了解在民众心里的改革工作,是否真正落了地,是否为民众带来了获得感,是否解决了民众所面临的困境,这么想着去的路上迈的步子也更大了些。
也许是怕自己说不出什么,也许是出于国人惯有的谦卑的心态,有几位调查对象只是填写了问卷,拒绝了我的访谈要求,然后其他的访谈对象也只是答应我,让我保存录音方便我整理访谈记录而已。而后来我因为在整理访谈记录时,听取那时的录音,也真真确确的听出了他们在录音时的拘束和紧张。就比如其实资兴人的乡音很重,如果是外地人来听的话,一句话里肯定有半句话是听不懂的,但是在录音中,作为正在被录音的访谈对象的他们,在努力克服,说着普通话,但在有些时候,讲的兴起了,还是会夹着乡音。
我想,这应该是资兴人民的可爱之处吧,明明很怕很紧张,却还是接受了我的访谈要求,然后在访谈过程中因为要录音的原因,又变得很拘束,说着夹着乡音的普通话。可能是因为资兴的山太清了也可能是因为水很秀,才养育了这一方特别的人。
在访谈过程中,其实大部分人的目光还是集中在了医疗和教育这两方面的改革问题上。这两个也是和住房问题一起号称是压在现代人肩膀上的“三座大山”中的两座。而这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凸显在城市和乡镇这两个地方的比较——城市所享受的资源远远优于乡镇,好的老师好的医生,更加先进的教育设施和医疗设备,更加科学的教学方式和舒适的医疗服务,全都集中在城市。那么就会导致农村的孩子往城里的学校挤,农村的病人往城市的医院走。学校因为人太多,而有了大班制,因此教学质量下降了。
而医院呢,因为病人太多,远远超过了医生一天所能诊治病人的数量,于是有了“号难挂”的现象,与此同时,不管是去城里读书还是去城里看病,这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来说,都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在有些更加偏远和更加贫瘠的乡村里,上大学甚至是上学的思想已经是很淡化了。这让我不禁想起,在21世纪,我们即将失去人口红利,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新时代,一个机械即将取代人力的新时代。而在此时,中国也提出了要实现“中国智造”的目标。那么到那时,劳动力不在被人需要,国家和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人才,但是,因为教育的缺陷,人才变得凤毛麟角,那么“中国智造”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国家将无法进步,整个时代也将停滞不前。
因为时代的需要从而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将促进时代的进步,所以,不管是从家庭发展这个微观角度来看,还是从国家进步时代进步这个宏观角度来看,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改革都是无可厚非的,是势在必行的。
在调查对象眼中,或许推进了教育和医疗方面的改革,只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方便读书的地方,为家人舔了一处保障生命的地方。这样看起来挺俗气,完全没有为国家为世界进步和发展提供力量的那种伟大的责任感,但是,一个普通民众的生活,一个普通民众所要面临的一些问题,那就是改革大业中的一个小细节。如果说改革事业是一列带领中国驶向美好未来的列车的话,那么基层民众的生活就是列车下的轨道,决定着改革事业的方向,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1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